《遇见最好的自己》第5篇:
在分手率、离婚率不断上长升的社会里,人们对情侣关系、夫妻关系等亲密关系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总以为没有找到与自己同品的人;总以为亲密关系的修复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于是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爱侣;有的人则变得特别消积,甚至逃避。
试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哪里又会有完全同品的两个人呢?如果你真对你爱的人付出了100%的爱意,也只能得到50%的修复吗?显然都不是!
由克里斯多福创作的《亲密关系.通向灵魂的桥梁》,是写一部专门研究伴侣关系并帮助修复的书。书中指出:情侣关系的维护就是你一个的事。当我听樊登老师讲到这一观点,开始也是不服,可听完整本书,似乎懂了。
克里斯多福是一位在个人及团体教练的领域有近三十年经验的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咨询师,他将平时研究的案例积累成经验传授于人,让人们都能接受与运用,从而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家庭矛盾。此书由张德芬老师翻译成《亲爱的,外面只有你》。
作者认为:无论你与ta的爱情缘起缘落如何的与众不同,都可以将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亲密关系的性质
不管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为什么我们会于茫茫人海中选择ta,而不是别人。有人说这是因为真爱,其实这是需要。当我们从原生家庭走出社会,从影响的童年走来,每个人都渴望被人重视和认可,希望自己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二、月晕
1、吸引磁场
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会不自觉地假扮自己,扮成认为对方喜欢的样子。男女双方都在寻找价值感和归属感的需求,都会不自觉地假扮成认为对方喜欢的样子,引起对方的注意,形成相互吸引的磁场。
2、期待与要求
在相处的过程中,当对方并没有按照自己理想的样子表现时,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于是我们很有改造对方的想法,这就是期望。我们会对爱人直接提出某些要求或暗示对方(如不满情绪、肢体语言等),尽管有可能会让对方感觉不舒服。
作者认为:期望就是通往地狱的路,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其是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若爱人对我有合理的期望,我会努力改造自己,因为这也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在原生家庭得到了足够的爱,我们的内心就会强大、自信,就不需要急着从别人那里得到特殊照顾。
案例:
小芳失学后,在一所大学做打字员,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子,有种能够远远见到他都觉得幸福的感觉。男孩是个大学生,而且很爱学习,小芳知道男孩每天晚上都会在阅览室呆上两个小时后,她也一有空就去阅览室看书。小芳为什么喜欢他呢?因为小芳没有读多少书,从小就对学问有一种仰慕,而且男孩不像别的同学酗洒玩乐,只是静静的看书,她想起每天吵过不停的父母,这让小芳有一种安全感,于是小芳也去阅览室扮成爱看书的样子。
后来他们相恋了。小芳已经上班,手里有工资,每次发了工资都会给男孩买礼物。男孩只是个学生,所有的开支要从父母手里拿,他从未给小芳买过礼物。小芳能理解,但还是很失落,觉得男孩不够爱自己,她也曾暗示过男孩有所表示。小芳认为自己不是虚荣的人,但无法接受男孩对她的莫视,心中有了隐隐的不满情绪。
三、幻灭
幻灭就是期望破灭,但它不是坏事。这是由幻想回归本真的成长经历。我们不再被错觉所迷惑,让我们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让自己的内心强大富足。
1、偏差行为
幻灭到来时,我们总有一种改造对方的欲望,希望对方按自己幻想中的样子出现。具体表现在以下:
----引起注意(听我把话说完好不好!你看都不看我一下)
----权力斗争(别放音乐,吵死了!我就要放,你不喜欢听就出去!)
----报复心理(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舒服!)
----自我放逐(既使我做再多努力,你也看不见,反正你不管我)
偏差行为的目的往往是要控制伴侣,借此避免梦想幻灭。但常常实与愿为,亲密关系遭到破坏,此时应该明白亲密关系的核心是什么?是追求生活中小细节的“对”与“错”,还是追求“跟ta能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2、因果关系
任何的新伤,都是曾经的旧爱。我们本应该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但事实上却往往怪罪是情侣在伤害我们。作者认为向情侣索求的东西,都是自己稀缺或稀罕的,是童年岁月里父母或亲人不曾给到的爱或者伤害,让自己不够自信。
案例:
“我们的爱情会有结果吗?如果没有结果我不想继续我们的爱情”小芳问男孩子。
“我不知道,春天里的花会因为不结果而不开放吗?”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挽起小芳的手。
“我怕你会离开我,我要你发誓不离开我。”小芳央求道。
……最后他们无奈的分手了。
小芳和男孩是异地恋。小芳本来长像一般,身边没有她心仪的追求者,再说她又来自农村,学历没有男孩高,所有相当自卑,总担心男孩会抛弃她。男孩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刚从学校毕业,找份好工作才是他迫在眉睫的事。ta们各自的想法不一样,对爱的热情程度也各不相同,当他们的爱情得不到一致性,是导致分手的必然。
3、愤怒情绪
在权力斗争的过程中,很可能产生更激烈的斗争----愤怒的情绪。
偏差行为的的争吵中,往往是从一个命题吵到另一个命题,越争吵就容易越不理智,彼此间的矛盾就越大,得出的结论都是:“你不爱我,你不在乎我。”等。
4、爱意
爱是能回应一切的痛苦的。在亲密关系中,痛苦其实是一种转机,能让我们成长并摆脱目前所受的限制。爱意的产生,是由于灵魂在驱策我们去学习如何真心地爱自己和对方。
如果情侣之间的争吵,只在事情上碰撞,往往会将矛盾激化。如果换种思维方式,从爱的角度去思考会理智很多,可能很多事情都会化解。“爱人是我选择的,我是爱ta的,相信ta也是爱我的”,争吵的当时,可能把内心的“小我”放大了,也可能是爱的方式不对。
回想自己近20年婚姻里,我跟我先生也争吵过很多次,每次争吵过后又是怎么和好的呢?有时老公会做一桌可口的饭菜,盛好饭等我;有时老公会买我喜欢吃的水果回家,然后帮我削皮并送到手里。有时我也讨好他似的,做些可爱卖萌的事。
以爱为基础的婚姻生活,有再多的矛盾也能从矛盾的一端,跳跃到相爱的一端,若不能相处,也能和平分手。
5、赢在心态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有一种女人嫁给谁都会幸福;还有一种女人嫁给谁都会后悔。”你心态的好坏,决定了家庭的氛围,影响着婚姻的亲密关系。
四、内省阶段
当幻灭后,情侣之间都会思考和自我反审:是该继续这段感情还是该分手。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穿墙而过
对于情感不合的亲密关系,是逃避还是面对呢?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想在一起的情侣总能找到爱的理由。“爱”是一个动作,只要我们坚持做这个动作就可以了,你的付出一定会有回应。如果确实不适合在一起,彼此放手也是爱的一种状态。
2、受害者监牢
著名的文学家钱钟书早就说过:"婚姻像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但有时情侣之间不善于沟通,彼此埋怨,互相伤害,又没有勇气重新选择新的生活,彼此拖累,如同监狱。
3、受害者牢笼中的陷阱
左右为难:两个问题摆在你面前,你不知道该选择哪个,且无论选择哪一个,你都会失去另一个,让你痛苦;
如工作与爱好之间,你只能选择其一。这时你一定要坚持生存的真理,如果你生活条件都满足不了,还是先以工作为主吧!
对家庭死忠:在亲情与戒律之间,在亲情与信念之间,你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总要遵重家庭的意见,以家庭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
比如你找情侣时,总要征求父母的同意,你找工作时总要得到家人的认可。这样做你只会限制自己,永远无法独立与快乐。
3、走出受害者监牢的原则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你必须突破自己的认真,先得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要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的经验。就是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并不仅仅解决的是洗碗或者电缆的问题,而是你内心要求没有得到问题。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的事百分之百负责。婚姻生活本质上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是你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内心,调整自己的状态,然后了解自己内心的这个缺口就能解决的事情,不要去怪罪别人。
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能够问出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发现亲密关系当中到底有什么问题,找到这个问题,我们就更加接近自由,
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五、启示阶段
1、量子隧道
众所周知,争吵会让我们痛苦,爱会让我们快乐,我们是愿意选择痛苦的争吵,还是愿意选择快乐的爱呢?
“量子隧道”只是一个比喻,将宇宙的两端进行折叠后,左端的物体会跳到右端,右端的物体会跳到左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夫妻吵架,床头吵架床尾和”。
2、相信爱
相信你的爱会让家庭更温暖,相信你的爱付出会有回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