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群里带领学习,到了《非暴力沟通》第九章,爱自己。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话题。
我把我在群里讲的有关自责部分,整理如下。
【非暴力沟通认为】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当我们用这个方式来看待自责,就有个解药:问问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学习换种方式表达。
任何习惯都是练习而来,总是练习换种方式表达的话,也会成为习惯。
所谓改正坏习惯,不是去旧换新,而是加一个新的习惯,新习惯形成,旧习惯自然就消失了。
我不主张与旧习惯对抗,往往越对抗越顽固。这里又引申到了接纳。接纳不完美,才能越来越接近完美。
(感觉这会儿思如泉涌,果然早起学习效率高啊)
【精神分析认为】自责是因为童年时候受到父母过多的批评,内化成了一种行为模式。我是用这种方式疗愈的。
【精神分析】有个概念,叫原生家庭,现在很流行。还有个概念叫做“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
比如,精神分析认为,自爱,就是内在父母爱内在小孩。自责,就是内在父母责备内在小孩。
内在父母,是父母对我们的行为内化在心里,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自己。【敲黑板】是行为模式内化在心里。
所以,即使我们看到了原因是因为父母曾经不好的方式对我们,也无法要求父母现在改变。
一是因为即使是那种方式也是他们认为的最好的爱我们的方式了。
二是因为一个人要改变行为模式非常难,尤其是父母年龄大了,你跟她说她以前错了,她会接受不了。
三是,即使现在的父母改了,跟我们说对不起了,我们的“内在父母”也还是在那里没变。
所以,了解了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之后,可以从这里寻根溯源,但是改变自责的模式还是需要从自己入手。
另外,改变自责的模式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大量练习。
很多人问过我有没有捷径,快速的方法?通过我的经验,我看到书里别人的经验,都没有捷径。都是学习,改变思维方式,大量练习来的。
关于自责,我深受其苦,也深受其益,所以说的有点多。想要多了解一点的,可以私聊我。
(继续回笼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