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雪梅读写交流群
091+一朵小小小的云彩+释若公式写作+第1次作业3

091+一朵小小小的云彩+释若公式写作+第1次作业3

作者: 一朵小小小的云彩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18:22 被阅读10次

作业一,用课堂上介绍的阅读方法,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推荐,500字以上。

《林肯传》:平民总统励志传奇 成功学大师扛鼎之作

普通人通常有伟人崇拜的情结,想法设法近距离一窥伟人成功的秘诀,内在动机多与强烈的上进心与好奇心有关。其根源乃是想探知伟人与我们究竟有何不同,又有何相似,或许能拉近距离,寻得生命的借鉴,从而迈向成功。如果这样,20世纪杰出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所著的《林肯传》当勇担此任。

毫无疑问,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当他1965年遇刺身亡后,葬礼的前一天,远程列车不停在把大批的人群运进纽约城,他们住满了所有的旅馆,在旅馆找不到床位的很多人流入了私人住宅,甚至在公园和汽轮码头上,都有大批休息的人。当天,悼念队伍至少有壹佰零六万……时至今日,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如此壮观的葬礼。这样的情景,与1976年我国人民自发记念周总理时十分相似,都是极度的伤悲与深切的爱戴。并且,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曾经一度称他为“一个令人头疼的低能儿”的顽固的内阁成员史丹顿,却发自内心的说“这里躺着世界历史上最完美的统治者。”

仅仅是因为他的伟大吗?诚然,他真的是一个伟大的总统。从政绩上来说,他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他通过颁布《解放奴隶宣言》,让四百万奴隶获得了自由。其实,在他当律师的生涯中,对穷苦者多次免费或仅仅收取低廉费用的时候,早已显示出人类最珍贵的品质——那就是对苦难者的深深同情。

可是,这样伟大的林肯,却并非出身于名门望族,也未曾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出身于美国南部肯塔基州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近乎是个流浪汉,母亲是个私生女。他十五岁才开始认字,只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但不甘于现实的他通读了《圣经》、《伊索寓言》等,后来通过自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且充满智慧的人。尽管他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少得可怜,但他经历多次失败,通过努力一步步成为了震古烁今的伟大总统。

人生的逆袭,从来都不是偶然。他那看着权势滔天的地位背后,实在有太多的谨慎、卑微、忍耐;他那幽默的谈吐、有趣的故事的另一面,隐藏了太多的辛酸、无奈、悲痛。

如果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显然,林肯不是成功的男人,因为他背后的女人玛丽在性情与行为上可是与苏格拉底的老婆不相上下。他的婚姻就是他一生的悲剧与伤痛,或许,也是他那深不可测之忧伤的一部分来源吧。这样的忧伤,在阅读过程中也深深的传递给我,我几乎是啜泣着读完某些章节,感受到不可言状的悲哀。

然而,林肯命中注定,肩负使命。面对重重困难,常人难以忍受的苛责与羞辱,他从未后退,勇敢前进,竭尽所能。他说:“我所选定的统治者,是我的良心,是上帝,还有那些终将明白这两样东西的人。”

他的信心、勇敢、忠诚、悲悯与忍耐,今日仍散发着人性最美好的光辉,照耀着一切寻求良善与正义之人前行。

在众多的林肯传记中,卡耐基所著的《林肯传》以其独特的视觉见长,让人读来爱不释手。这本书虽然篇幅短小,但它既简明扼要,又囊括了林肯生命中那些最有趣的事情。一个接着一个的小故事,如同珍珠被串起来,引人穿越时空,回到林肯的时代,光荣与梦想,战争与爱情,高尚与卑劣……再穿越回到我们如今的年代。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那些发生过的事,本质上今日仍在发生,人性与人心并未改变。因此,这本《林肯传》实在是值得当今紧张繁忙的大众们好好阅读,从中体味平凡与伟大中的人生滋味,得着生活与工作的智慧启导。

作业二,写一篇听课笔记(重点谈收获),体会式笔记,而不是摘抄课堂内容,1000字以上。

 公式写作课第二课听课笔记

怀着期待与激动的心情,听完了第二课(阅读理解),收获如下:

一、  更新一些观念

首先是更新对“阅读理解”的认识。

通常我们读了一本书,或看过一部电影之后,就自以为既然阅读了,若没什么特别生涩难懂的,自然而然就是理解了。然而,若要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讲了些什么内容?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它的哪一部分?它对你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是什么?以及上述问题答案的为什么?我们可能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这样,我们还能说自己真的对它阅读并理解了吗?

释若老师对“阅读理解”的定义是: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听一个故事,经历一些事情之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把相应的情况,说给别人听,让别人听懂。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只有你读过(看过)之后,又经过自己的消化,将其中的内容转化为于人于己都有用的信息,才是真正的理解了,才是真正的读以致用。否则就是白读了,白看了,产生不了有用的价值。

在此,还应特别注意一件事,不仅是“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把相应的情况,说给别人听”,更是要“让别人听懂”。前者是表达(写作)的基本要素,后者是表达(写作)的重要目标。

大多数人会以为两者都很容易,尤其是前者,谁还不会说阿?是的,我们都会说,可是,你说的别人懂吗?你说得再多,若是听者不懂,那就是“鸡同鸭讲”呵,并没有达到你讲你说的目的。这样,于听的人有什么益处呢?这样的讲这样的写是无效沟通。次数多了,谁还愿意听你讲?谁还愿意看你写的文字呢?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若要以讲说(写作)为事,你就必须站在听众的立场,尽量用他能听懂的语言,讲述你所理解你所明白的信息。这才是有效的沟通,这才是有效的讲说(写作),这才是阅读之后真正的价值体现。

若拿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利他思维”。如果没有利他思维,如果写作不考虑读你文章的人的想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很显然,纵然你的文章写得再好,估计也很难实现作变现。

既然有了这样更新的认识,要如何才能将自己阅读之后的理解与思考转化为于人于己都有用的信息?并且尽量准确的表达出来呢?这就是本课程教学想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了。也是我被更新的观念之二:乐意接受知识转化形成的产品。

以前,我主观的认为:“通过把别人的知识进行重新整理,总结加工,并重新输出,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产品”这样的做法是没有创意的,不过是拾人牙慧,打心底里有些看不上。但现在却认为,这也是一种再创造,也是一种艺术加工,于人是有益的。

比如,《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们都知道它是名著,可是,有多少人真的看过呢?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诸葛亮这个人物,也知道三顾草芦的故事,还有赵云、关羽、貂蝉、二乔等俊男美女。老百姓是怎么知道的呢?就是通过说书、电视等方式。

现在看来,根据一些小说、故事等为蓝本的影视创作,舞台表达都应是属于这种范畴。由识字又看懂的人,将之转化表现方式,使不识字的、没机会阅读的,以及没看懂的人能理解、欣赏名著,从而得着文化的滋润与生活的智慧。这样的转化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二、  学习一些方法

既然“知识转化”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如何才能做到呢?其实,这个课程就是学习如何把别人的知识进行重新整理,总结加工,并重新输出,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产品。

(一)   阅读层次的定位

老师将阅读的层次分为六类:信息、刺激、娱乐;知识、思想、审美。前三类是普通人能达到的,但属于浅层次。而这个层次的人就是我们写作要服务的对象。后三类是深层次的,非一般人能达到。我们阅读,必须要达到后三类的层次。如此,才可能做好重新输出,形成一个对别人有益的新的知识产品。

阅读的6个层次,也即6个维度,是需要我们去突破的。这个目标绝非短时内能达到,应是一个长期坚持与不断练习的积累。

(二)  掌握四大技巧

分别是:速读技巧、精读技巧、重述技巧、笔记技巧。

对于讲书稿、拆书稿,“重述”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必须学习,必须练习。

关于笔记,我觉得老师总结得非常好,不如直接截图下来吧:

其实,作笔记一直是我的一个弱项。我决定就先按着老师教导的来行。期待练好这个基本功,从而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速读也是我的弱项。看小说,有趣的故事,速读没问题。若是工具类,实用类的,用速读的方法,就恼火了。

(三)   写作上的2W1H结构

即What、Why、How。

What是重述原文(I),将Why与How揉合在联系经验(A1)与规划运用(A2)中。

通过老师的示例(为拿破仑写小传),厘清了我前期独自看讲义时的困惑。原来,是综合性的运用,并非死板的逐项罗列。并且,中间一定要有自然的过渡。

我发现,这种结构适合多种文体,且风格可随着故事的选择、联系经验的角度、规划运用的叙述而多变,从而呈现出某一个作者自身的独特性,于个人品牌的树立应多有帮助。

我又发现,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应用于写作,同样适用于口头的表达,与人的沟通交流等。这其实是一种思路,应用面极广。为此特别感恩。

以上就是我印象最深的收获啦!摩拳擦掌,准备开启写作之路呵!

作业三,在荔枝微课,我的读书专栏噢耶,读书来了,听我解读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并写下你对RIA读书法的理解,500字以上。

我对RIA读书法的理解

RIA读书法不是简单的随随便便读读书,它强调的是为了知识转化而有的读书过程。因此,它是教导人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去读书的方法,最终达到知识转化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读书法更适合成人读致用类书。因为大部分成人阅读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即通过学习要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成年人阅读应是带着问题去读,以自我为导向,属于主动阅读

读后,还要通过自己能否用得上其中的知识点,及能否解决目前的问题与所遇的困难来评估自己阅读的果效。并且,一定要去运用(实践)所学到的知识,否则就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这是成人阅读的实用主义。

R环节中:要注意速读与精读的配搭。通过速读,了解书的主要内容。并且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从书中找到需要的知识点,二是看看有没有值得拓展学习的内容,分别做好记号,便于接下来对被标记的内容进行精读。这是知识转化的必要前提

I环节中:通过精读,理解消化其中对自己有益的知识点,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重述,形成自己对本书的解读,这是笔记的一部分。以后若有需要用到本书的时候,只需要读笔记,就会很快想起此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从而节省时间成本。这是知识转化的核心基础

A环节中:阅读者要做的就是联系经验与规划运用。可分为两步,A1与A2。

A1联系经验,重在记录类似的情况,可以是自己的状况,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别人的情况。注意,这里的别人最好是名人,或者影视剧中大家都知晓的人事物。因为普通人太渺小,引不起别人的关注及足够的认同度。这一点对于日后利用笔记内容来与人分享或写作都十分重要。

A2规划运用,是重在针对自我所遇的问题与面临的困难,通过阅读掌握的知识点,写下自己的计划与将要采取的行动。并且,读完一本书后,便笺A2应单独拿出来贴在显眼的位置,好促使自己去实践。

A这个环节其实既是拓展,也是升华,这是知识转化的重要成果。

通过RIA读书法的训练,可能会使自己形成某类问题的知识体系,以后必会有它的用武之地。如此操练下去,不仅仅可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带来写作变现等其它收益的可能。

结合其它教写作的资料与自己少得可怜的经验来看,感觉读书笔记是写作等知识输出的根基,仿佛修建房屋的地基一样重要。只有作好读书笔记才可能有好的知识输出。因此RIA读书法倒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能的读书方法。

作业四,用课堂上介绍的重述原文方法,写一篇人物传记稿,1500字以上。

林肯:一个满有情怀的,在不可测之悲伤中勇担使命的总统

在逆境中仍满有情怀的幸运儿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出身贫寒,父亲是个一名不文的乡间流浪汉;生母是个私生女,在他年幼时即撒手人寰。他15岁才开始识字,却只接受过最基本的教育,以致1847年,当他参选国会议员时,在填写的履历表上遇到“你的受教育程度如何?”时,他只能巧妙的用一个词“不全”来回答,看似幽默的背后饱含了说不出的酸涩。

虽然命运的开始似乎太苦了些,然而,他却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总是在无意之间得到许多自学的机遇与资料,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成为一个博学、充满智慧,且满有情怀的人。

首先是他的继母给他带来了五本书,这些书为他打开了通过阅读走向广阔天地的大门,这五本书分别是《圣经》、《伊索寓言》、《鲁滨孙漂流记》、《天路历程》、《辛巴达航海记》。

然后是一个律师借给他一本修订过的《印第安纳州法典》,从中他第一次读到了美国的《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由于经常帮助邻居做农活,别人看他特别喜欢阅读,就借他几本传记做为回馈,其中有一本是讲述华盛顿生平的传记。

再然后,他从借阅的《斯考特教程》中学习了如何进行公开演讲,并在书中结识了西塞罗、德谟斯蒂尼以及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的著名演讲。他的演讲启蒙于此,同时对莎翁作品的喜爱陪伴终生,给了他无比的精神力量与艺术享受,也给他后来不可测的悲伤生活带来一些些的乐趣。

最奇妙的是,他出于对一个过路客驮货的几匹马的同情,而意外的得到了一套完整的《布莱克斯通法律评注》。从来没有哪本书让他阅读得这么全神贯注,他越读越来劲,最后,他做出了影响他人生的重大决定:当一名律师。事就这样成了,他后来果然成为了一名律师,并以此谋生二十余年。

其实,林肯当初决定做律师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喜欢律师这个行业,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想追求到所爱女子安妮的心思。如此来看,林肯可真是一个有情怀的幸运者阿!他既在职业的选择中充分尊重了自己的喜好,又能通过职业的定位带入对美好婚姻的向往。

看上去,这可真让人羡慕!想起我们70后80后的职业生涯,能选择自己喜欢又擅长的领域去工作的人并不多,故而不成功的我们常常叹息自己作不出多大的贡献与成绩。这诚然是某种客观因素导致的悲哀,但却实在也有我们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既没有林肯那样不幸的遭遇,又缺乏他那样奋发图强、夜以继日自学的行动,当然只能在原有的轨道上继续缓缓前行,任历史的洪流将我们淹没在平淡之中。如果我们也象林肯那样,为美好的生活作出对的选择,并为之尽上全力,想必生活可以有不一样的风景吧。

没有人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却可以选择今生活着的态度,苟且或是为理想而倾尽全力。既然天生不幸,就更当抓住后天机遇。

深陷不可测之悲伤的孤独奋斗者

读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所著的《林肯传》,不由自主内心会沉陷莫名的悲伤,有一种心痛的感觉。原因无它,一是他那悲惨的婚姻,二是他那屡遭失败的政治生涯。

常言道: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林肯不能算作是个成功的男人,尽管他曾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因为他背后的女人玛丽在性情与行为上可是与苏格拉底的老婆不相上下。

林肯的婚姻是极其不幸的。

1835年,他心爱的女子安妮因病意外去世了。从安妮离去那天开始,朋友们感觉林肯就象是变了一个人。尽管他有时也能摆脱这种伤悼情绪,但是他的哀伤与日俱增,最后他成了整个伊利诺伊州最悲伤的人。他日后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荷恩敦说过:“在这二十年间,我实在没看到过林肯有哪一天是快乐的……在他走路的过程中,似乎那悲伤就从他身上一滴一滴地淌下来”。可见,安妮是他一生的真爱与深爱。

后来,他还是又结婚了,正式成为他妻子的女人名叫玛丽·陶德。玛丽出身高贵,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止也相当高傲,她一直坚信自己要嫁的男人一定会当上总统。

命运就是如此的充满戏剧,1839年的一天,玛丽因与继母吵架而来到春田镇,结识了两个优秀的青年,而这两年青年都同时追求过他,并且这两个青年注定要在1860年成为总统候选人。他们分别是左翼民主党的斯蒂芬·A·道格拉斯和共和党的林肯。

许多人以为玛丽更倾心于道格拉斯,毕竟当时来说,他更有魅力,更有前途,也有更高的社会地位。然而事与愿违,两人因故分了手,历经周折,玛丽最后将猎捕的目标彻底转向了林肯。一番甜蜜的恋爱后,他们订了婚,可随着结婚日期的临近,林肯陷入了精神上的深度抑郁。原来,尽管他已明确同意这门婚事,但他的灵魂整个是反对的,他打心底里并不爱玛丽,而且也深知两人不适合。

经过一次逃婚之后,本已下定决心不娶玛丽的可怜的林肯,却没能逃脱自己密友的老婆与玛丽共设的网罗。于是,林肯不情愿的匆匆进入了婚姻。他最好的朋友日后证实,林肯在婚礼上的面容和举止就好象要被宰掉似的。

事实上,林肯是真的进入了“爱情的坟墓”。婚后的玛丽总是不断的抱怨,不断的批评身为丈夫的林肯。当年邻居们的原话是这样说的:“玛丽的烦人劲儿和骚扰功夫,能让林肯灵魂出窍。”

不管他们日子有多穷,玛丽总要去买那些价格超出他们经济范围的衣裳。从这一点上,她倒是和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很相似。不同的是,玛蒂尔德必须自己工作多年来还清债务,而玛丽的花费皆由林肯来偿还。

身为律师,本应收入丰厚,可林肯却非如此,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而是他有一颗难得的仁慈之心。他曾说自己的许多当事人也和他一样贫穷,因此他不忍心收过高的费用。有时候,他会力劝双方当事人庭外和解,并且分文不收。

曾经有一个寡妇遇到了大麻烦,他儿子被控在一次酒后闹事中杀了人,她来找林肯帮忙救救他儿子。他欣然提供帮助,在陪审团面前进行了一次从业生涯以来最动人的辩护,最后成功的将寡妇的儿子从绞架上救了下来。寡妇为了感谢他,决定将其四十英亩的农田,也是她全部的财产送给林肯以示感谢。然而,林肯却感念其从前的恩惠,分文未取。

诸如此类的事太多,以致玛丽与其它律师对林肯采取了一致的言辞攻击,说他让整个律师界都变穷了。可是,林肯仍然不肯改变。

一次的善行,或许容易。持续一生的行善,不受他人不义影响的坚持,实实在在就是美德,是真正人性的光辉。

随着时间流逝,玛丽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剧烈。林肯的朋友们都深深地同情林肯。他没有家庭生活可言,他也从不邀请哪怕是最亲密的朋友像荷恩敦或者大卫法官等来家里吃饭,他害怕会出事。他总是尽可能的回避面对玛丽,要么接连几个月都在外面巡回办案,要么晚上在图书馆里与其它律师聊天,要么在某个药店给大家讲故事,偶而有人看见他在深夜时分,孤独在漫步在无人的街道上。

一边是毫无幸福可言的婚姻生活,一边是残酷政治生涯中的屡屡失意。

在激烈的竞争中,他的政敌们对他提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指控。他们说林肯是异教徒,因为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教会,还说他是财富与权贵的工具,因为他娶了高傲的玛丽。这些指责简直荒谬之至。事实上,林肯是最虔诚的基督徒,他的身上充分显现了仁慈、忠诚、信心、和平等圣徒才有的品行。尽管如此,他的政治生涯是失意的,他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直到他针对老情敌道格拉斯的蓄奴制观点而进行的那场生平第一次的伟大演说。

在此之前,他获得了好几次机会,锻炼和展现他的演讲能力。他那种不知疲倦的幽默感,他那种自然而然引人入胜的讲故事的能力,对听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这是与他那独具个性的感伤不可分割的另一面。

经过充分的准备,那一天进行演说的林肯,诚然是一个崭新的林肯——一个面对着强大的恶势力敢于悍然动容的林肯,一个为劣势种族请命的林肯,-个能被一种庄严的道德律令所感染并付诸行动的林肯。那次压倒性的演说胜利,为他未来的政治生涯带来了转机。

经过十九年悲凉的失败,1860年,林肯终于在一夜之间登上了令人晕眩的胜利之巅——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16任总统。

似乎是苦尽甘来,这个深陷不可测之悲伤的孤独奋斗者多年的磨难修成了正果,理想即将实现。其实,舞台才刚刚搭建好,序幕也才刚刚拉开。

在重重困难中勇担使命的总统

林肯担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他进入白宫的第一天,就遇上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北方一个重要港口的要塞,几乎断了食品供给,他必须马上作出决定,是继续供给?还是让它向南方投降?七名内阁中,六名表示放弃。林肯却深知如此行,就等于鼓励解散联邦。他没有一天忘记自己就职演说上宣布的神圣誓言,就是“不惜一切来保护联邦”。于是,他坚持了继续供给。

后来,由此要塞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的开始。林肯发布了一道招募七万五千名士兵的征兵令,全国上下卷入了爱国主义的狂热之中。短短十个礼拜内,就有十九万新兵入伍。

可是,谁来领导这支队伍取得胜利呢?当时,举国上下皆认为只有一个名叫罗伯特·E·李的人能够担当此任。无论从哪个角度,他都是最适合的人选。然而,他同时是一个血统高贵的弗吉尼亚人,他的人生信条是视弗吉尼亚州的利益高过国家利益。命运真是捉弄人阿,这堪当联邦军队总司令的军事天才竟然倒戈成为叛乱分子南方的统帅。

无奈之下,年迈又多病的温菲尔·史考特将军出任总司令,可他年轻时的进取心与勇气早就荡然无存了。经济依然不景气,许多银行恐惧担负外债,竟然要求政府出头的借款也要支付120%的高利息。

毫无作战经验的士兵,根本不懂得纪律,在南部联军的攻击下,乱成一团,狼狈逃窜。而老将军对战况一无所知……

林肯终于认识到,这是一场持久的战争。显然不能再依靠那个行动不便的老将军了,他打算易帅。于是,一个极富魅力,却终将令人极度失望的将军麦克莱伦骑着战马亮丽登场。

这其实是并非林肯麻烦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这位麦克莱伦只是个稍微取得了一点点胜利,却好大喜功,只会高谈阔论说一堆空话,又时刻不忘为自己鼓吹宣传的人而已。他上任之后,迟迟不出兵,其原因竟然是军队在休息。无论林肯如何频频催促,要求他给敌人来一次打击,他就是不听命而行。

最让人气愤的是,有一次李将军其实已经被打败了,麦克莱伦的人马比他还多不少,若他出兵追击,很可能战争立马就结束了。可是,无论林肯通过信件、电报还有特别信使敦促他追求李,他都不进军,理由居然是他的战马极度疲倦,舌头疼痛!

看吧,这就是林肯的部下,根本无视总统的权威与命令,只顾自行其事。

林肯深知统帅的重要,然而何处可寻适合的良将?长达两年的时间,联邦军队几乎很少打胜仗,多少鲜血流淌。前线传回“亚伯拉罕·林肯,请给我们一个人才吧!”于是他无数次跪下,祈祷上帝赐他一个将军。这两年以来,不仅是他,全国上下都在寻找。然而事非所愿,他只能把军队托付给一个领着大家惨遭杀戮的将军,然后留下几万名寡妇和孤儿遍野哀哭。换上一个,同样如此,再换上一上,又同样如此……他在深夜常常身穿睡衣,脚蹬拖鞋,一遍又一遍地哭问上帝。    军队中不断的出现争吵与嫉妒,已经够让林肯头痛了。然而,他发现内阁中同样存在此类问题。内阁中的不和随处可见,并且人人都自认为比林肯更强。

接连的不顺,带来更多糟糕的境况,即便他自己所在的共和党内部,也开始对他有了意见,甚至有强迫他离开白宫的,也有让他改变政治路线的,还有让他解散整个内阁的。这一连串极其耻辱的打击令他痛苦万分。

久经苦难与失败的林肯,早已不想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任何人,他只是尽一个联邦总统的职责——竭尽全力保持联邦的统一,拯救美国政府。

中国人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林肯在决策上也耐心等候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最佳时机,虽然他的个人理想一直都是“四海的人民都能得到自由”。终于,借由《汤姆叔叔的小屋》在欧洲产生的对广大黑奴的同情,引导欧洲人以另一种眼光来重新审视美国内战。

后来,林肯力排众议,启用并力保格兰特。当全国上下因故叫嚣着让总统免去格兰特的军职时,林肯说:“我不能开除这个人,因为只有他还在作战!”正是因为他的独具慧眼与坚定信任,才有了后来的格兰特总统。这人在四年之内,战胜了李将军,结束内战,在史册上写下金光兴闪闪的一笔。八年之后,入主白宫。

讲真,没有人生而无烦忧,只是有人退缩逃避,有人麻木不仁,有人勇敢面对。但既然登上舞台,就当倾心尽力演出一回。无疑,林肯是做到了。虽然每天面对的都是重重的困难与压力,让人白天喘不过气,夜晚也不能安然入睡,但他还是直面惨淡的人生,勇担使命。

尾声:深切的哀痛与不解之谜

1865年4月14日,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被同情南方的演员约翰·威尔克斯·布斯杀害。这人刺杀的动机并不为钱,也非英雄主义的驱使,仅仅是为了出名。

当林肯的尸体停放在旅馆时,曾经一度称他为“一个令人头疼的低能儿”的顽固的内阁成员史丹顿,却发自内心的说“这里躺着世界历史上最完美的统治者。”

林肯死后第二天,他的儿子小泰德问一个白宫的来访者,他的爸爸是否上了天堂。对方回答说:“对这个,我没有丝毫疑问。”小泰德旋即天真的说“那么,我倒是挺高兴他走了,因为自从他来这(白宫)以后,就没有一天开心过。对他而言,这里不是个好地方。”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林肯的一生完美诠释了此言的真确。

人生苦难从来不断,无论东方西方,无论白人黑人还是黄种人。伟大富有的所罗门王曾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的相似性,天天都在上演。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左右所遇的境况,那就直面人生,做一个有情怀、不畏困难、勇担使命的人吧。

2019-3-2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91+一朵小小小的云彩+释若公式写作+第1次作业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vt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