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目的、场景与界面

作者: 二饼〇_〇 | 来源:发表于2017-02-04 23:57 被阅读128次

用户、目的、与场景组成了一个简单的产品核心模型,无论其中那个元素改变,都会影响产品最终表达——界面的改变。

用户:一个人

目的:这个人的目标和期望

场景:这个人所在的环境

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用户:一个普通司机

目的:从A点到B到去

场景:在马路上

界面:汽车

1、改变用户

用户:一个飞行员

目的:从A点到B到去

场景:在马路上

界面:飞机

2、改变目的

用户:一个普通司机

目的:从A点到C到去

场景:在马路上

界面:自行车

3、改变场景

用户:一个普通司机

目的:从A点到B到去

场景:在海里

界面:轮船

如何使用?

在你开始做线框图、原型之前先考虑一下这个模型,如果你的设计是来源于一个设想,则需要尽快进行一些研究来确认你的设想,然后界定这个模型中的三个元素。

在你向他人阐述你作品的设计来源时,可以在你介绍线框、原型、界面之前说明这个设计的用户、目的与场景,会更加容易让他人理解与接受。这也是一个诉说产品故事的框架。

为什么用这个模型?

保证产品关注最重要的点。

避免一些设想的条件导致产品的失败。

保证产品是为了80%以上的核心用户设计的。

让你自己更加关注产品的核心。

避免乱加功能。

让你能够更加自信、有效地与同事讨论设计决定。

让设计与商业和技术需求得到同样的尊重。

避免产品在短周期的开发过程中陷入过于复杂的产品模型。

什么时候用这个模型?

当你想尝试一个新的产品时。

当你想向他人说一个故事来介绍你的设计概念时。

当你想阻止产品经理随意增加产品功能的时候。

当你在一个有固定方法和流程的团队工作时。

当大家在争论一些无关用户体验的设计细节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户、目的、场景与界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ys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