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850064/d170a65007b38710.jpg)
如果孩子愁眉苦脸地说:“妈妈,为什么数学对别人来说那么简单,对我那么难?”
你会怎么回答呢?
一起来看看吧!
别急着对号入座啊!
焦虑型父母:
“知道难还不赶快去学,发愁有什么用?”
对比型父母:
“你看看xxx是怎么学习的,人家做了多少卷子,你才做几张?”
幸灾乐祸型:
“上课不好好听讲,这回难住了吧?!”
乐于助人型:
“哪道题不会?来,我给你讲讲。”
善解人意型:
“不怪你,你爸数学也不好。”
甩手掌柜型:
“别烦我,忙着呢!”
兴师动众型:
“不会去问老师啊,老师给你讲了吗?”
……
嗯,也许,还有混合型的?
其实,这是美剧《小谢尔顿》里的一个不起眼的剧情,短短几分钟,我却反复看了好几遍。
小谢尔顿是个智商极高的男孩,相比之下,他的双胞胎妹妹就过于平淡无奇了。低年级的她连数到一百都有些困难。
当女儿对着作业发愁的时候,妈妈敏感地察觉到了:“怎么了,宝贝?”
“为什么数学对谢尔顿来说那么简单,对我对么难?”
“不知道,宝贝。但你也有你的天赋。”妈妈淡定地回答说。
“什么天赋呢?”小女孩追问,怀疑又期待。
“就是……”妈妈看起来有些紧张,目光在女儿身上搜寻了几秒钟,小心但温柔地说:“就是……你的头发很美。”
小女孩想了想,骄傲地扬起下巴:“没错!”
然后低头继续奋斗。
第一次看完对话,我就被剧中妈妈的高情商惊到了。
暂停,后退……反复看了几遍。
妈妈在做家务的同时关注着自己的孩子,感觉到女儿情绪低落的时候,及时地发问:“你怎么了?”
这样,孩子就有了机会,体会并察觉自己的情绪,找出问题并倾诉:“为什么数学对我那么难?”
孩子抛给了妈妈一道难题,妈妈要怎么回答沮丧中的孩子呢?
她心里很明白,其实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来自妈妈的承认和鼓励。
所以她说:“不知道,但你也有你的天赋。”
我钦佩妈妈的淡定。
她没有为女儿的数学不好而焦虑,也没有因为女儿智商不如哥哥高而减少对女儿的关注。
她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女儿很普通,她学起数学有些吃力。
她既没有指责也没有失望,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不知道。”然后又加了句:“但你也有你的天赋。”
这句话,正是小女孩当时最需要的----来自妈妈的承认。
但她还对自己有所怀疑,所以追问着:“什么天赋呢?”
又一个难题抛给了妈妈,此时妈妈有些紧张了,因为她知道她的回答左右着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她停下了忙碌的手,仔细地在女儿身上寻找着:“就是……你的头发很美。”
这个答案听起来挺不靠谱,但是妈妈认真的注视和肯定的语气让女孩重拾信心,她骄傲地扬起了小小的下巴。
妈妈没有帮助孩子去解决数学问题,她继续忙着做自己的家务。
她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妈妈的责任:让女儿恢复了对自己的信心。至于那些数学题,那是孩子自己要解决的功课。
其实此时小女孩已经不需要答案了,她得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来自妈妈无条件的接受和爱。
母子的对话一波三折,结局很温馨。
美剧看完了,现在重新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来问你:“妈妈,为什么我的数学没有别人好?”
你会不会刷新一下自己的答案呢?
也许你会说:“我的孩子根本不会这么说,Ta 都不和我聊天!”
那么,你确实该提高下“父母情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