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02649/390deb7e1775f174.jpg)
哈哈,你好哇。
收到信的时候我正在路上,万里无云的普蓝色夜空,上弦月像一把菜刀般雪亮,然后就看到了你信中写的拿着刀的家长……
那时候我刚从大学回来,去听一个报业集团的宣讲会,有很多,比如说XX报,XX新闻,XX书店什么的,因为人着实太多了,只和书店的那个人面谈了几句,谈完之后才有些后悔,感觉方才我说话气势太盛了一些,未免显得有些自夸。
回来的时候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头发白了很多的中年男子,穿着一件灰色的略微显旧的大衣,坐在座位上举着手机,从手机里传来一阵特别好听的童音,咯咯咯地笑着,然后就听那男人说:“我在地铁上,你一会儿再找我。”接着手机里又响起一连串小孩子撒娇的声音,那男人没办法,又不忍心挂视频,只好又说:“你找你妈妈视频啊。”手机那边的小孩子依旧不依不饶,叽哩哇啦说了一堆什么我也没听清。然后那男人就把手机转了一圈,眼里噙着笑意,嘴里念叨着,“你看看,这是在地铁上呀,现在地铁门关了,地铁在前进。你找妈妈视频吧,我这视频要花钱的。”在手机转过来的时候我瞄了一眼,原来是个三四岁大的小男孩。
本来我觉得好温馨,在这列死气沉沉的地铁车厢中,每个人都是挂着一脸倦容,听到孩童这样天真浪漫的声音,感觉整个严冬都焕发出了春意。可是转念一想,也许,这是一个被寄养在外公外婆或是爷爷奶奶家里的孩子,父母都在外面工作,说不定父母都在外地,孩子一年才能见上一次,这样再想着手机里的娇笑撒娇就不再那么有趣了,反而感觉可怜,又觉人世悲凉。
孩子这么小,就要饱受思念之苦的噬咬,是不是,太残忍了?这种情感加注在成人身上就罢了,成人可以有智识和理性来调控自己的心理情绪了,可小孩子不能,成人说什么小孩子没心没肺,不用考虑那么多,可是我觉得,小孩子的心理才是最最脆弱的,一个人童年蒙上的心理阴影,是后来要用一辈子都难以化解的!为什么,美其名曰养家,换取幸福的生活,要让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忍受离别之痛,为什么要让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承担父母荒谬的欲望和抉择?
所以不管你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做的是否压抑矛盾,是否疲惫不堪,你都要知道,我觉得你很厉害,你在保护着这些孩子,虽然在你看来可能力量微薄,可能自己有力使不出,使不对,别人给的反馈可能也不如你意,但是事实上你就是做到了,你帮了一个孩子。
可是,我又怎么能够嗔怪这些将孩子丢在老家的人呢?这座城纷纷攘攘,尽是喧嚣尘杂,却也是一些家庭的支撑。友人被划到了拆迁的大军中,每天跑着找房子,房价水涨船高,她还亲眼目睹了民工在寒冬中,在逼仄的胡同里站成一排大包小裹的样子,俨然一次载入史册的大迁徙。
隔着屏幕,我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脸出现在电脑上,背后是荒凉偏僻的山石,是留守老人迷茫的目光。再对比资源加身的这些孩子,对实用技能的吹嘘追捧,对基本知识的不屑一顾,他们能接触到ChatGPT的强大智能,而另一些孩子却死命的将考点死记硬背。培养精英还是普惠大众,我想我的能力很弱,但也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其实,一个人的焦虑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智商,最明显的就是记忆力,我最近已经丢了五次身份证了。所以不管怎么样,要学会主动的去调节自己的情绪,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当是为了自己的智商。
附上一张上弦月,我这两天一直看着她,从小月牙一点点长成一个半圆这样子,忍不住抬手一拍,谁知拍下来却是满月的形状。我们在手机里看的东西,虽然完美,却总是少了灵气,我们在现实里看到的,也许残缺,但却会震荡人心。也许这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怕什么呢,有这么多人和我们一起,体验着生活的残缺,体验着突如其来的未知,我不需要再去依靠什么了,我就是要做自己,不管这个自己发展的是好是坏。我也不能够放弃爱,不能屏蔽掉最原始的人性的爱。生活的苦,世间的恶,我都会记住的,用我最大的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2649/ee427bd767bdd37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