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看《风味人间》的衍生节目《风味实验室》。
非常喜欢这个节目的形式,几个嘉宾,围坐一桌,吃着大厨现场做的菜,从精致的大菜到简单的家常小炒,从街边小吃到重口的宵夜,不单单有让人垂涎欲滴的食物,还有围桌热烈的聊天,内容从食材的讨论到社会热点的问题,看的过程,不仅能了解到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还更让我想到一场好友之间的聚会,除了吃吃喝喝,更多的是天马行空的谈天说地。
其中一期,讲的是乡愁--《独在异乡为异客》,里面有一个场景,是马家辉老师聊他在国外的时候,突然异常的想念家乡。于是冒着雪,跑到一家港式餐厅点了一碗云吞。当热腾腾的菜端上餐桌,当第一口咬下云吞,那一刻,是他最幸福的时候。
正如庄祖宜说的,那简直就是一副画,漫天飞雪的世界,穿过餐厅透明的落地玻璃,一台小桌,一碗冒着热气的菜肴,一个眼里泪光闪烁,脸上却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男人。单靠想象,就已经温暖了人心。
看到这里,让我突然想起七八年前某个中午,在一家小店第一次吃到正宗的潮汕牛肉丸粿条,思念和满足一时间全部涌上心头。
乡愁这个词,小时候读着余光中的诗,词藻简单却感情深刻,但于自己,还是未能完全理解那样的情感。那时的自己,还没有经历过背井离乡,甚至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反而一心想的是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所以,高考的时候,我全部的志愿都只报了广州的学校。从此,就过上了一年只回一两次家的生活。
在广州呆了12年,其实距离远没有出国那些人来得遥远,但却也渐渐开始感受到所谓的思乡。
我会偶尔在吃肠粉的时候,想起汕头那有虾、有肉、有萝卜干的丰富的肠粉;
在用保温杯泡茶的时候,想起那充满仪式感的功夫茶;
在街上听到熟悉的语言时,无由来的马上产生一股亲切感;
尤其是到重大节日,就会想起,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喝茶看电视,老妈还在忙碌的情景。
而当我学着像老妈一样做菜、吃饭、打扫,却在干完活坐下来时,发现没有人已经准备好零食,冲好茶等我入座,有的只是电视里欢庆的气氛以及略显冷清的世界。幸好后来结了婚,有人陪伴可以稍微缓解一下这样的情绪。
我想,我的思乡,不是因为潮汕那诱人的味道,更多的是对自己家庭的怀念。
我想念家乡门口的三角梅,更加想念的是坐在下面乘凉听爷爷讲故事;
我想念潮汕的饺子,更加想念的是跟妈妈一起准备材料一起包饺子的场景;
我想念大红袍和凤凰单枞,更加想念的是一家人一起喝茶吃零食聊天的快乐。
这样的感觉,即便现在有了自己新的家庭,却很难再感受得到。毕竟,那是自己从小到大生长的地方,是自己从小到大拥有的回忆,即便走得再远,也永远不会磨灭,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感情愈加的浓烈。某个夜晚或者某个时候,让你突然一阵的鼻子发酸。特别是伤心难过之时,那种感觉来得特别的凶猛。
不过,当积极的想一想,虽然思乡让人感觉孤独,但这样浓烈的情绪,也会让很多事情变得弥足珍贵,让自己更加学会了珍惜。
我会在怀念家乡味道的时候,到菜市场买很多的材料,然后与老妈视频,在她的指导下做出与她相似的味道,吃下口的瞬间,我很幸福;
我会在看到特别的东西时,分享到家里的微信群,大家热烈的讨论时,我很幸福;
我会在又做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告诉老爸老妈,听到他们的夸赞时,我很幸福;
我会在回家的时候,抽空走遍最爱的几个亲戚家里,大家一起聊个不停时,我很幸福。
当我开始思乡,我不想选择独自怀念,我更愿意主动出击。
我变得更加重视他们的情绪,也变得更加经常与他们联系,也愿意跟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与不快乐。
有些时候几天没发信息,弟弟的小孩甚至会开始数落我“姑姑最近不乖哦,好久都没听到你的声音了。”弄的我又好笑,又感觉温暖。
小小的微信群,仿佛变成了一个可以时时回味的聚宝盆,没有人在这其中觉得厌恶。我们这个小家庭,没有因为距离而生疏,反而越来越亲近。
就像马家辉老师说的,距离在电子设备发达的今天,其实已经不那么难以跨越。我们不再需要邮票、船票,甚至连国界都不再是问题。
当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时,当我们沉浸在现代社会的五光十色时,我们又是否有心,愿意去主动做这样的一些事情。
在家的人思念着离乡在外的你,总有一天,你也会开始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
所以,当家人与你频繁联系的时候,不要觉得烦躁或者理所应当,
因为,当你在岁月中逐渐前行的时候,你会越发的开始回忆陪伴你从小到大的人和事,而当你情绪渐浓的时候,也许,你就成为了那个渴望被频繁联系的人。
同时,当你想念他们的时候,也请毫不吝啬的表达你的感情,
我相信,家人与你有同样的心境,哪怕走得再远,这个港湾永远都在,你再怎么肉麻,他们也会乐此不疲的接收这充满温暖的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