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丹妮读书馆新视角看世界
成都+都江堰一行——西部行(十一)

成都+都江堰一行——西部行(十一)

作者: hedadi | 来源:发表于2018-09-19 16:14 被阅读239次

    文/于菁

    作于徐家汇(上海)

         四川,我对四川省的认识来自童年时期外公家对面的那位国民党军官遗孀。很奇怪啊,一个孩童会在极年幼的时候仔细观察一个年近花甲的老妪。每年农历新年我们一家会依照惯例去外公家拜寿,年年不落下,因为外公特别计较小外孙女的如期而至。那时的两江流域 还被称为鱼米之乡 物华天宝(今天 在大陆中国的gdp排行榜上此两省已落居多数省之后),外公家对门的那位川籍太太有着如明月清风般的身姿,皎洁清透的眼睛,略红光炙发,纯熟练达,我只记得她握着我的小手,温润如玉般细腻,又有煦日闻香的飘逸。多少年过去了,我还是很怀念那一握,从手心的接触我初识川女。

    门泊东吴万里船 居住于此一日

         这位国民党某团长的太太,姓萧,在民国时期曾活跃于重庆的上流社交界,但直至那时我见她,只觉得她没有因为丧夫而活得颓丧。确实,在外公家那一代 多数住着国民党军的遗部和部分归顺遗民,那里有一种道不清说不明的暮秋凄凉与萧瑟颓废的气质环绕。我不清楚这位太太是如何一个人存活至此,并改嫁给一位老兵 重获新生 ,再次组建家庭和生育。一日清晨我途经她家的小花园,看见花圃里的蜀锦和太阳花在杂草里怒放,只见一旁的竹篾加工的椅子上她清晨独坐,是吃斋念佛或晨起祈祷 不可知。近旁后,问:

    “太太,起了?怎么没去买菜?”

    “没呀,女娃子,你来了,看你公公来呀?”

    “嗯,我婆婆想我了,放假后就马上来看她。”

    “乖,你这一早跑去哪?”

    “太太,我去另外晒场的李婆婆家,我好久没见她家的燕子姐姐。”

    “好,快去,待会儿回来 来我家拿泡缸里的酸角和萝卜,你爱吃的。”

    “谢谢太太,我最爱了,你做的酸角最好 最可口,我没吃过比这更有味儿的了。”

    “乖,回来就进屋,我在的。”

    “嗯,谢谢太太。”

    那一汪盐水里的美物 伤心凉粉

        中国人的味觉记忆总是超越灵魂里的超度和忏悔,我们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萧太太家的那一坛坛四川泡菜。(很实在,人总是在味觉成熟之前 被某一种奇怪的滋味深深套牢,至今我也喜欢泡姜和泡蒜)在饮食上,川人有着举世无双的绝技和耐心,川人家里 每家必有大大的陶罐子或土坯的泡菜坛子,这是聚宝盆,好似永远也捞不完呀!

    萧太太的心灵手巧在那一带极有名,在不远处的地里她时常种一些菜根根,小萝卜,盖菜,罡豆,刀豆,这些被处理过的小样儿 毫不起眼,但只有你在幼年期间尝试过,在日后的漫长人生里你必时时怀恋,常常念之。酸溜溜,脆生生,白白嫩,麻辣鲜香,有滋有味,川菜里的秘诀其实也多半出于此。在我们胃所能消的食材里,辣椒和生姜是川菜的必用调味,一年四季皆是常备。据很多四川的友人介绍 ta家的那坛泡菜盐水已经30年没有倾倒过,从外婆用,到母亲这一辈,再转至自己。盐水,有着如此复杂绵长的历史,在不能沾生水和不能沾油花的娇气孤傲里代代延续。

    其实,在我起笔写成都的时候 我毫不费力地回忆了过往,把对四川的初识和成都人的巴适与闲散用一种“故乡风雨前”的笔触记录下来。我,心里很温暖 明朗。

    住在附近,溜达至此

    四川,地处西南 四面环山,易守难攻,遂历朝历代皆为军事战略重地。游人前脚听见战火硝烟 出门后又遍历青山绿水好不逍遥,心中亦是深然奇异。“益州天府”之说,至秦汉始 经历了数百年,之后再历争端战事,脱颖而出 使得四川坐实了“天府之国”美誉。

    司马求凰,

    窈窕淑女,

    青羊问道,

    浣花芫苒,

    锦里痴梦,

    茶聊三国,

    书礼富饶。

    凤求凰

    成都,在我途经的街道小巷,品出了不一样的巴适和兴致勃勃。从西北的五丁桥到正东部的百花潭公园,一条西郊河将府河与南河在成都市区的西北部连接,成都老城完整地被围在了地图上的中央位置,内环部分是老面孔,旧时人家,内环周围则是老成都外城墙,在城市正中心是成都唯一正南正北修建的皇城。这座城市,在整体规划是是一个与北京和西安十分接近的大致布局,即常规的一环,二环,三环,中间夹着2.5环。

    清晰的规划

    成都,地处川东丘陵与川西高原之间,被东北西南走向的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夹在中间,自古以来受到岷江的抚育与润泽,传统的蜀道由东北经过德阳,绵阳而至西安,有一种解释 这样的朝向源于秦攻占四川后 为了显示四川是自己的封土之地 特意把街道规划全部朝向秦国都城。此,不知确据。但,在走过文武路 德胜路之后,再经解放路 驷马桥,你会略懂一二。在古人的超级智慧与宗教般的信仰背后是一种精神上的强盛与理念上的确证,如今的川省格局上可以看见这异常独特的脉络 显征。天府之国,大王之地,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之府邸,天下雄国。(出自《战国策》)

    传教士眼里的成都 久经磨砺的天府之地 现代社会于天府

    天青色等烟雨的朦胧之姿,在这一日的路途里常出没。玉林南路 玉林路上的建筑愈发显露出来旧时的况味寂寥,路面的坑洼在一遍遍的翻修后已大病初愈,招牌商家一轮轮换,浪荡少女最后未娶南方姑娘,轻狂不羁已翻过岁月痕。成都,是永远成不了西安,更加无法大智如京城,却也让我难以忘怀。赵雷火遍全国后,他的词常被引用,意外而美丽的生命惊喜,命中注定的存在。烙在记忆深处的一只蝴蝶,忽闪着美丽的翅膀。于其而言,我只是匆匆忙忙路过,于我而言,却是一场经久不衰的邂逅。呆的越久,越不想离开,因为慢慢品出来的味道让我不舍放弃。曾经被 “茄孃”打动的我,在成都媒体作家杨姐的文字里找到了成都的味道,轻巧玲珑而不失体察,厚重浓郁而不沉岢,脂粉茶香不弃味,凤求凰里寻书香。成都,确实是需要奋身一跃后识得品相。泡菜坛子取不尽 却不如串锅锅的麻辣香,泡姜 罡豆 白菜心 红心萝卜 到底是盖不住川人的岁月流长。

    路上常可见到甘博的影像资料

    从火车站出门,我直接打车到天府大道南延线,沿路散步 间或快走,拖着行李箱疲惫不堪 ,走过了金融城,天府软件园,ICON云端,西部国际博览城,途经闹市小街,近快餐店补充能量。这一路,发觉一个有趣的路面规律:市区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有着倾斜的走向,城门开在相应的偏角上。成都的大街经历了千年历史汹涌澎湃的浪潮之后,本地人早已分不清方位和坐标,只知东门 南门 西门 北门,在我一路的观察里似乎本地人在不看地图的情况下,会以哪里门就是什么方向而指路。大概,保证了皇城旧布局同步于西安,其他的方位便是随ta自由走向。巴适,散漫,有趣,不慌!

    匆匆路途,下午3:45登上去都江堰的动车,极速行驶,抵达后查看手表16:20. 神速!

    这一路,事前做好路线图,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距成都48公里,城市不大,从地铁北站到犀浦,再购票转动车犀浦——都江堰。在完成了黑马河行程后,我们的行李箱里便是脏衣满袋。抵达目的地,我到酒店后不急于出门,只是徐徐地下楼走了一圈,望见远处的交通路牌,闪见教堂的十字尖塔,只望见门口的宣传词汇。走回酒店餐厅,完成了抵四川的第二顿正餐。

    到都江堰大马路 碑石:蜀地之神 李冰

    唐代诗人岑参在诗歌《石犀》中写道: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

    从岑参的诗中,我们不难想像几千年前沿岷江而居的蜀人生活状况。而事实上,现实比诗歌更糟糕。

    所以,历代治蜀者都明白,治蜀必先治水。

    继承大禹“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治水经验和开明氏凿金堂峡治理沱江的分水之功,集蜀人治水兴农业绩之大成,以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程的科学方法兴建都江堰,创世界水利工程之最,至今泽惠于民,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两千余年来,被誉为强农利国的“活的生生不息的长城”。对世界闻名的天府蜀水文明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及时拍摄第一眼的都江堰 第二眼看路

            关于李冰,历史文献记载很少,语焉不详,因为那毕竟是一个遥远的年代。他究竟生于何时,何地,属秦人、晋人、蜀人,还是氐羌人,是否凿过离堆,导过江流都是学者们曾经怀疑的范围,甚至有人怀疑是否有李冰其人。

    现存典籍中关于李冰的事迹,最早见于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河渠志》,书中记载:“蜀守冰,凿离堆……”司马迁尽管著史严谨,惜墨如金,然而他所介绍的李冰,因为言语太简,只有官衔和名,没有姓,反而为后人留下了一个迷团。班固著《汉书·沟洫志》时,在“冰”字前加上了“李”,这个足以辉耀千古的治水者才有了完整的姓名。

    晋代江原(今崇州)人常璩在完成《华阳国志·蜀志》时,比较详尽的记述了李冰在蜀治水的事迹,为我们勾画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关于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堰的事迹,著名水利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江水》里也做了记述,而且许多典籍中还说李冰曾与战国时代的鬼谷子为友,知天文地理,查水情,还留下了汉代造三神石人镇水的记录。

    治水之于蜀地:看啥呢 看结果

    路上遇到一位可爱的司机,他神侃李冰父子的神迹。据当时的报刊记载:1974年3月3日,在都江堰内江河床安澜索桥段下,人们从4.5米深的地下出土一尊完整的石像,引起了整个水利界、文化界和考古界的轰动。石像高2.9米,肩宽0.96米,厚0.46米,重约4.5吨,造型简洁朴素,神态从容,平视而立,眼角和唇边微露笑容,身着秦冠服,手置胸前。两袖和衣襟上,有浅刻隶书题记三行,共计38字,字迹清晰,字内朱砂犹存。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袖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廿五日都水椽”,右袖为“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珍水万世焉”。东汉建宁元年即公元168年。据此判断,李冰那时已经作为“神”被供奉于庙宇中。

    李冰(约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代卓越的水利工程专家。秦昭王时期(前276—前251年)为蜀郡太守,主持设计和兴建都江堰,凿离堆(玉垒山),凿溷崖(今夹江),治洛水(今什邡),导汶井江(今邛崃),开广都盐井等全蜀重大工程

    蜀人几为鱼

    得蜀者得楚

    冰从何处来

    龙是何年伏

    妙手筑杰作

    天府从此名

    千秋纪川主

    —— 李冰 伏龙的人

    《四川日报 民生版》

    简略说明 治水之策

    分水鱼嘴——竹笼填江

    顺着水流向下,首先看到的便是分水鱼嘴。因为形状先鱼嘴,故名分水鱼嘴,其作用便是将汹涌的岷江水分为内外江,外江进入湍急的岷江故道,内江便缓缓的进入成都平原,滋养这片土地。李冰开始的时候,采用向江心抛石块的方法,但是面对湍急的岷江水,石头还没来得及着底,变被冲的不知所踪。

    鱼嘴:后来,李冰用竹子编织的竹笼来装填鹅暖石,然后将竹笼作为整体沉入岷江。这样既能够保证石头顺利沉底,构建分水堰。同时又能够利用鹅暖石的缝隙减轻江水的冲击力,减缓对分水鱼嘴的伤害。时至今日,这一设计仍然在都江堰的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飞沙堰——防涝排淤:经过分水鱼嘴后的江水,被一分为二。春耕时节,内外江水量比大约为6:4。到了水位上涨的时节,流入成都平原的内江仍然有可能成为洪水。而飞沙堰的作用便是让超过堰台的江水流入外江,避免造成灾难。同时飞沙堰还能够排除河里的淤沙,即利用江水进入外江形成的漩涡,冲刷宝瓶口附近的淤沙,减少对宝瓶口的伤害。

    《华阳国志·蜀志》载:李冰“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这是见于记载最早的水则。

    宝瓶口——凿离堆,辟沫水

    要想让内江的水向东进入成都平原,就必须凿开挡路的玉垒山。开始的时候,李冰让工人生凿山体,但是进度缓慢。后来在工人的建议下,用火烧山石,然后用水浇灌,这样一来,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开通后的河道狭长,像瓶口,因此称为“宝瓶口”,其不仅可以导引江水向东进入成都平原,而且还能够利用狭长的河道控制水流,达到水旱从人的效果。

    犀牛:石头如它

    岁修石犀

    都江堰的修筑,让四川盆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成为秦灭六国的大后方和粮仓,而且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经久不衰的天府之国。

    除了都江堰工程,李冰在任蜀郡太守时,还修筑了许多的灌溉渠和桥梁,并且开始打井取盐,并最终死在了什邡的施工过程中。

    画家的笔触更精细

    古老的成都平原不是干旱就是洪涝。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为治理巴蜀,修成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我从 犀浦这个地名上解读 岷江治水与成都平原的关系,此 都江堰之行,得之不易。

    最后,周日礼拜在都江堰太平街并不在晚间有布道,悻悻然,在门口徘徊数次,看完了宣传栏再看附近的其他建筑。

    周日只有早礼拜

    最后用我们的祷告结语:

    If someone has left you a godly inheritance, invest it in others.

    God always gives his best to those who leave the choice with him.

    Let's part company. If u go to the left, i 'll go to the right,; if u go to the right,i'll go to the left.  Is not the whole land before u?

    Your unfailing love and faithfulness guide us in every choice we make. May our lives speak well of you and honor You today.

    Father ,in the name of u , pray.

    amen! 世界很大,出去走走,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作家苦旅:好棒。我其实颓废了两年,没怎么出行,写的自叹不如。😅
        作家苦旅:@hedadi 明年出行,这几年家里不太平,事情多,就拖累了。现在满血复活。🌹
        hedadi:@丹妮姐姐 姐姐,灵魂和身体总需要有一个在路上。中国地大物博是真的,有时间必须出门走走,先。

      本文标题:成都+都江堰一行——西部行(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hg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