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公益SEED社区故事
种子故事 | 潘盛:从公益到商业,他从未离开过农村、农业和农民

种子故事 | 潘盛:从公益到商业,他从未离开过农村、农业和农民

作者: seed社会创新种子社区 | 来源:发表于2017-09-06 12:02 被阅读7次

    潘盛,2014年种子班种子,绿丰公司创始人。与许多参加完种子班辞职干公益的种子相反,他在波士顿之行之后离开了从事八年的公益行业,一头扎入了创业的洪流中,成为了品牌电商维吉达尼的合伙人,之后又低调地在新疆成立了农业电商供应链公司——绿丰。

    在他眼中的SEED是“不将就、很强的生活驱动(使命感),理想而不理想化。”说到参加种子班的初衷,他说那是因为到新疆第四年后遇到了思维瓶颈。公益和商业该如何结合?农民如何才能脱贫致富?他在种子班里看到了开拓思路的可能。在种子班,他学习了美国先进的社会创新理念和公民意识培育方法。而他的室友郝楠从牙医的岗位辞职投入救灾工作让他也颇受影响。所以,参加完种子班后两个月,他就离开了供职八年的国际农村发展组织“小母牛”。他想,不依靠生产扶贫,而从商业角度尝试解决农村农业问题。

    他想,不依靠生产扶贫,而从商业角度尝试解决农村农业问题。

    2006年,潘盛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进入国际农村发展组织“小母牛”工作。2006到2008的两年,他在云南当项目助理,之后两年调往成都组织官员培训,其中主要负责培训小母牛项目员工和合作伙伴,如当地畜牧局、农业局等。2010年,一个机会的到来把潘盛带到了新疆。尽管一直在指导农民做农村专业合作社,但潘盛其实自己心里一直对三农问题的实践没有底。而恰好上海和深圳进行对口援疆,并通过购买“小母牛”的服务进军农村社区。考虑到这两个城市在都市社工领域很有建树,潘盛把握住这个机会,自我推荐成为了小母牛新疆项目负责人。

    潘盛把握住这个机会,自我推荐成为了小母牛新疆项目负责人。

    潘盛说,从公益到商业的转变,其背后的理由之一,就是他发现在中国农村,帮扶模式只是农村发展的手段之一,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良性的商业模式。而自己成立农村产品供应链公司,是因为自己发现,中国农业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农产品产量不够导致的物资紧缺,而是农产品流通力不够。

    农村、农业、农民,从公益到商业,其实潘盛一直没有离开过。

    提到这三个词,出身于重庆农村的潘盛说:“跑到地里再累也不不觉得累,(因为)我有着天然的兴趣,。自己觉得从事农业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尽管目前农业的行业发展水准较低,但是对一个地区持续的意义却很大。”

    总而言之,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把优质农产品更好地卖出去”。

    当然思维上的碰撞并非不存在。过去在农村发展组织的经验,让他处处以“农户”为中心来思考问题。但是进入暗流汹涌的商业以后,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下,就要以“用户”为中心,或者两者兼顾。

    总而言之,潘盛所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把优质农产品更好地卖出去”。

    新疆与北京其实有超过两小时的时差,一直到晚上十点才天黑。于是潘盛一般离开办公室的时间是晚上十一点,并且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如今的他满新疆出差,自己要和农户、合作社、包装厂、快递公司和渠道商打交道。吐鲁番的农产品、库尔勒的香梨、阿克苏的苹果、乌鲁木齐的各个包装厂、西安的仓储地,他都如数家珍。

    潘盛期待着,未来几年留在新疆,能创造出稳定的商业模式,使公司逐渐发展成为整个西部地区农产品电商化的流通服务商。尽管商业比想象中的更残酷,但是他不会放弃战斗。

    尽管商业比想象中的更残酷,但潘盛不会放弃战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种子故事 | 潘盛:从公益到商业,他从未离开过农村、农业和农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im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