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下来,发现生活的美好
感叹时光流逝,无数个灵感消逝在日常的怠慢中,对于写作始终又亲近又疏远。心烦意乱时想到提笔梳理思绪,忧伤难受想到提笔慰藉舒缓,意志消沉想通过写作振奋意念,却总有忙碌、眼乏、头痛等各种借口拦在前头,一边又习惯性地打开了抖音、B站、小红书,任由无聊的小视频霸占着夜晚的休息时刻,一边告诉自己想过了也当是写过了,直到实在看不下去了才重要打开了电脑,码起了字,可明明它每天都摆在离你一米不到的地方啊,打开它就这么难吗,是逃避是抗拒是不想面对,是我知道自己会写出一些不该写的话,所以主动选择了不写。
距离上次写作应该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感触最大的是学会了享受慢一点。虽然改变不了急性子的本性,但这一个月我学会了在开车的时候欣赏音乐,用音乐让自己舒缓下来,也改掉了我极其容易上来的路怒症。我学会了在练习瑜伽前的十分钟冥想,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身体的声音。我也学会了不急不躁地处在你我的关系中,而不着急着要答案。而这些看似慢下来的动作却让我对自己的了解更进了一步,也对自己与周围的关系更从容了一些。如果要我选择回到过去还是现在,我毫不犹豫选择做现在的自己,我能感受到一种叫做自在的东西,我将它称为自我的觉知,这是生命的经历带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都会有,但并不必然。这份自在的感觉,让我对今后将面临的选择更有信心。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研究自己,看着自己一点点地改变着自己,从以前的局促不安到现在的从容淡定,每天都能从旧我中发现一点点新的自己,真的会为生而为我而窃喜。
(二)极简的真谛,发现物的美好
最早了解极简是看了《断舍离》这本书, 那时对极简似懂非懂,但有一种感觉是我喜欢这样少而精的感觉,后来看了《我的家空无一人》,更明确了自己就是喜欢这种简单、空旷的感觉。我的喜好是在阅读中一步步被显现出来的,从沉迷梭罗的《瓦尔登湖》开始,我便很明确,我们需要的并不多,我需要的也不需要很多。期间也做过很多次的断舍离,包括生活用品、衣服和书籍,但每次都不彻底,扔完又买,买完又扔,在物质与非物质之间来回游荡,常常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但这一次我好像真正get到了极简的真谛。极简不是简单的扔东西,而是要从每一件物品中发现它的价值,然后物尽其用。现代生活的便捷和物资的充裕几乎让我们忘记了怎么去把一件物品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当我们习惯了用购买去快速获取一件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我们已经失去了创造的能力。珍惜所拥有的每一件物品,而不随意堆砌不必要的东西。当你试着从厨房里仅剩的两个鸡蛋和一盒牛奶做出满屋飘香的双皮奶时,当你用自家的咖啡机打出口感可以和咖啡店媲美的浓香奶咖时,你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味蕾,而是从无到有的创造的乐趣。于是我的脑洞开始大开,生活中有多少东西我们可以自己制作,当我们被消费主义的大浪潮侵吞时,我们能否做一个不消费主义者,我对这种创造充分了兴趣,并开启了我今年的新计划,也是我从未触及的领域。
(三)真诚的交流,发现思想的美好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你还会觉得这个世界美好吗?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包括我自己。这说明,我们依然无法生活在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上。虽然有人说,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但反过来讲,如果没有人际关系,人也会失去很多乐趣。爱情、亲情、友情,都是一种人际关系,你能否认这些给人带来烦恼的同时没有带来过快乐吗。人是需要交流的,读书其实也是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不否认有些人天生对感情比较淡漠,喜欢独处,不喜与人交流,但往往这种人会换一种隐蔽的方式与人交流。我们接触的大多数是罪犯,你在决定他们命运的同时,他们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相信宿命论的人总说人与人之间天生不平等,而我却总觉得在很多看似不平等的事情背后,总是隐藏着一种为被发现的平等,而有智慧的人能看到并发现这种机会,人与人之间的最后的公平就在于每个人都有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而是有些人忘记去开发或者开发的程度不够深罢了。
四月已过半,近一个月所思甚多,无法全部倒完,只希望下个月笔耕不辍,多思考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