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高考刚结束,网络世界被一位高考生的一笔捐款刷屏了。
培元中学2019届高中文科A班的张永林同学,在高考一结束,就将自己这么多年拿到的各类奖学金,和一些积攒的零花钱,共一万元,捐给了母校的大同基金会。附上的还有一封信,正是信中关于这笔捐款的使用建议,让大家看得心暖暖的。
捐款的用途
在信中,张永林是这么写的:“关于这笔资金的使用,能否将其用于购置更换高三年段的班级窗帘。高三年段窗帘老化破损,午休遮光效果不佳。能否考虑使用双层窗帘,即纱层日常遮阳,厚层午休遮光。另外在窗帘的布置上能否参考心理老师建议,选择更舒适愉悦,适合高三学生的色调与样式?”
多么详细具体,可以看得出,这个心思一定在高考前,就在张永林心中产生了。作为高三学生的一员,身在高三教室,肯定会有很多同学对老化破损的窗帘抱怨不已,对午休遮光不好感到困扰,但是抱怨的孩子很多,只有他,默默的记在心上,等高考一结束,就想着靠自己的能力和积蓄来解决这个问题。多么难能可贵。
这么多年来,捐款的孩子也不少,但是为什么张永林的这一笔捐款就刷爆了朋友圈呢?应该是大家都被他细腻体贴的心思温暖了吧。
2、钱的来源
这些钱是哪里来的呢?奖学金是从初一,他踏入培元中学的那一年开始攒的,第一笔奖学金是初一参加一个乒乓球比赛,拿到了300元的奖学金。可以看得出,培元中学的奖学金机制做的非常成熟,还专门有一个“大同基金会”,接收捐款,并将基金会的钱用到对学校孩子们各类奖励中去,给勤奋学习的孩子们一个正面的积极的鼓励。
3、他的家境
一万元,对于家境不错的孩子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说不定一年的压岁钱就可以存到了。但是对于张永林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他的家境非常一般,父母亲都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前几年,他们想去晋江摆猪肉摊的时候,连生意的成本都凑不齐,张永林二话不说,就把自己攒的1万元拿了出来,给父母周转。
这一次,他敢向爸妈开口把这1万元钱“讨”回来,也是因为目前爸妈的摊点生意走上了正轨,可以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所以,张永林的家庭,根本就算不上条件好,这1万元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可以算是一笔不小的钱了。
4、父母对他的尊重
一对只有小学文化的父母,如何教出这么优秀的学生?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张永林的学习成绩是非常优秀的,而且品德也令人交口称赞。虽然,各类报道也没有提到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细节,但是,他们这么一个经济条件如此一般的家庭,一听到孩子说要捐款,马上带着现金从晋江赶到学校,把钱交到儿子手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孩子无条件的支持。
有时候,我们不一定需要家长对自己学习上的辅导,或者其他方面的帮助,但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一定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5、学校对他的爱护
从张永林的言行中,可以不断感受到他对母校的感恩和爱。他在这所学校呆了六年,是什么让他产生了这么深切的感情呢?
高考前放松的时期,走在培元的校园里,无论是初高中的老师们,还是学校的保安、电工乃至清洁阿姨,知道他是高三学生,一见面都会亲切的和他打招呼,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给他加油。
他在教室学校到很晚,有时候甚至比十一二点还晚,但是无论多晚拿,年段长都在等着他,让他每天睡前给她发短信,将学习上的困惑说出来,她第一时间回复。
上考场前,老师们说:“张永林,即使你考年段最后一名,也是我们心目中最优秀的学生。”这句话,让他彻底放下压力,轻松上阵。
6、他的感恩
在我看来 ,张永林的感恩不是非常肤浅的所谓感恩,他是非常有智慧的,而且是站在希望学校越办越好的高度去出发的,他会直言不讳的指出学校高三的窗帘破旧,给学生带来一些麻烦。假如他是一个圆滑的人,必不会在捐款的信上如此指出。可见他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判断能力,心思通透并且坦荡的人。
在对他的报道中,我留意到了这几个小细节:
培元中学有一个“校长午餐会”,张永林就在校长午餐会上,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校提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校长向记者介绍时说:“说明他在很用心的观察学校的各个事情,而且也非常真诚的希望学校能办得越来越好。
年级段长苏榕凤老师则回忆起这样一件事情,高二有段时间,苏老师抓紧学生的成绩,但是付出很多,却感觉收效甚微,有些沮丧。张永林却给她提了一个建议:“您一直不断输出,是否考虑换个方式,也给自己输入点新东西?”苏老师大受启发,从此每天都抽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看书,将新学到的很多知识和方法应用到教学上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你看,他一直都是这样一名学生,不但聪明,善于发现问题,更宝贵的是,他敢说,敢负责,敢于面对学校和老师去指出他们的缺点,尽自己的力去帮助他们,反哺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