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母国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年年照旧的爱老、敬老图文霸屏,今年也没例外。供职多年的老东家,年年都要举办重阳聚会,当年还是中年的同事,也络绎不绝跨入老年的行列。现在关于老年的定义有点多元,既有联合国规定的60岁老人标准,还有时尚专家提出的65岁、甚至70岁的新概念。甭管怎么个说道,能够进了社保的男性,那是妥妥的老人应该没啥疑义。至于有的女性55岁就进了社保,恐怕还得加上5岁,才够得上联合国老人的统一标准吧,呵呵!
再次百度老年划分、老人节由来,联合国是上个世纪90年代,才郑重作出每年10月1日为老年日的规定,可这规定似乎并没有落实到世界各国。就拿我所客居的澳洲吧,并没有纳入国家的节假日,各州之间也是有的有、有的没有。如果要论爱老、敬老,母国可是能够追溯到“春秋时代”,距今已有2792年历史。而且有“登高、赏菊、佩插茱萸、吃重阳糕”等民俗延续至今。可是在我的记忆中,对于重阳节的明确记忆,并不是从来就有,而是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步有了印象并逐渐加深。在不堪回首的那些个岁月,好多历史悠久的文化民俗传承,都遭遇到暴风雨般的“破四旧”,重阳节自然未能幸免。好在有了改革开放、有了扭转乾坤、有了正本清源、有了万象更新,让千年习俗、让世代喜欢,重新回到了生机勃勃的人间。
在知道了有个重阳节的年代,遇上父母所在单位,到了这一天或举办敬老、爱老活动,或送上一份礼包,总会内心感慨组织的厚道真情。可这岁月吧真的如流水迅疾,恍然间当年的老人大都相继离世,我们也都不知不觉成了老人。应该说我们的早些年,还是经历过不少艰难困苦,但最终还是赶上了想都没敢想的好时代,这重阳节吧在咱心里,或许只是一个爱老、敬老的标签,能够让老人们身心愉悦、少有后顾之忧的,还在于国家的好政策、好制度、好风气。我们的这一代老人吧,比起我们的上一辈,也可说是苦尽甘来、掉进福窝窝里了。
(本文插图系作者在库塔山植物园随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