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渔夫鱼妇
当我们看到这样一幅搞笑又带着无奈的图片,多少会给人一种心理暗示。图中的猩猩头痛、纠结、困惑、陷入了无休止的焦虑中。
而就在前些日子,我终于受不了再做先生情绪上的垃圾桶,来了次"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一仪式上的终结。而就在终结的前一秒,他居然还将焦虑引发的坏情绪转化为教育中的表现,凶了孩子半天。在送孩子去兴趣班的路上,我还刻意地一路引导他想点儿高兴的事儿。
独自回来的路上,我已经打了无数遍要"离婚"的腹稿,做为一个大人,你可以有情绪失控的时刻,但不可以影响到孩子,特别是对待他们的教育,对于这一点我意志无比坚定。
"我们离婚吧,下周三请个假不见不散。"是不是有点像电影里的情节。
结果他老人家竟然还觉着自己超委屈,莫名其妙地质问我又闹哪一出。
"大哥!拜托!难道你看不到目前自己身上的问题吗?你已经连续一个星期跟我叨逼叨自己的焦虑,宣泄来自工作中的坏情绪。我一直在认真地聆听,试图帮你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帮你疏导压力和焦躁不安的心情。可是你有情绪请不要带回家,更不能带给孩子!"
趁孩子不在家,我把想说得通通跟他道了出来。他十分郁闷地独自回屋,关上了门。还好,他还有冷静下来进行反省的能力。
厨房中我独自摘菜,回想其实"离婚"这个词已经被我们用过无数次,却无数次的未曾实践过。过了会儿,他也来厨房,难得一回地争着要帮我炒菜,"媳妇,你知道不,你们女人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而现在,我们男人也有那么几天啊。在这几天当中,无法自控地焦躁、混沌、急需宣泄、心情如乱麻。"
我忍不住被他口中的那几天逗笑了,非常理解地看着他。
分析了一下,之所以导致先生焦虑的产生有以下这么几个原因:
1.先生最初在一家国企上班,他名牌大学毕业,有着过硬地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结果,经过几年的磨砺,并没有把他往期望的方向助推,而是处处遭人排挤。以至于长期下来,他堆积了一肚子的负能量。后来,终于有机会结束这种环境,通过努力,应聘到了另一家更有实力的国企。可一年下来,他又发现了令他不愉快地问题。
2.来自家庭的负担不轻快。房贷、孩子的教育花费、生活琐碎、父母需要养老…尽管还有我在分担,但就目前我们俩的收入水平,远远无法使这种负担平衡。
3.他工作努力,又出业绩,可不明白为什么领导在业绩考核中分配不均。通过在他们的微信群里看到的,发现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大家心中集体化的不满。
4.待遇。不增反扣,前期,他的业务最出彩,所有人都认为他挣得多。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一次偶然的查看工资流水清单时,才让他恍然大悟,口头上的绩效奖励并没体现出来,全是管理层的套路,这使他非常沮丧跟失望。
5.自从换了新工作,他把每天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业务上,下了班在家里也是忙着沟通看资料,真得很敬业。可是他以前的那些爱好却慢慢放下了,连最喜欢的篮球也逐渐退出属于他的江湖。
6.圈子。他周围的朋友都是这个圈的。大家相互沟通时都有类似的问题出现,平时互相沟通,很多共鸣,全是负能量。
不知道这是不是国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前两天同事给我做了个测试,评估自己属于什么类型的人。记不太清楚题目的描述,大致是"战争中给你一些条件选项,你会选择生活在哪里?"测试结果让她有点吃惊,说是不像是我的表征,不过生活的压力告诉我,我需要生活在一个懂得赚钱,贸易流通的地方,因为对于现代人讲,学会经营自己的人生真得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源。而那些世外桃源、安宁无扰的慢生活状态,常发生于童话和影视剧中的场景,短暂的心情放松和快乐,很难维持长远。(说实话,我还是蛮向往这样的日子的。)如需发展,需要达尔文进化论中所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为了生存,就去寻求各种生存之道,有了生存之道还得需要面对各种优胜劣汰的竞争,然后才是推动发展,人变得更加聪明,经济也会越发发达,更替循环。
面对先生这样的反应,我认为再普遍不过。既然现象如此普遍,如果我们无法拯救世界,不如先选择自救。大道至简。
在这里还是先说说这位挺有特点同事。就在上周,他还请我帮他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为自我的认知跟别人对自己的认识总有不同的理解入口。我跟他比较铁,通常直言不讳。我比较认可他的做法,是一种正确的自救形式—认识自己。
我非常佩服他的勇敢。说实话,两年前的他可并非这样。那个时候他整个人很冲,做事风格有时得理不饶人,带有某种星座的特点,小霸道,但整个人却很智慧而且待朋友道义。他常常被情感所困,因为迟迟找不到Mr.right,黯然神伤也是常有的事。
但目前的他清醒般地选择先自救,他学习心理,学习职业规划,学习一切可以帮助打造美好人生的技法。我相信努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有人说:他人即地狱。有人说:你的样子决定你看到的世界的样子。有人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有人说:生活本身就很美好,不需要诗和远方。
东野圭吾笔下的浪矢爷爷说:"人出现问题,那是因为他们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洞流失。"简短的一句话,透着多么深刻的智慧。
而这种焦虑式的情绪正是内心破洞的表现,有一股带着破坏气息的泥流正在从洞中蔓延开来,如果不想方设法阻止或补救,破坏力是无法估量的。
下棋时,双方有突破重围的定式;武功对决亦有破解的招式。"解忧杂货店"中,通过来往信件为有困惑的人解除烦恼。而我们在面对焦虑,自然也要考虑寻找攻克之道。
克服焦虑的一点建议:
1.锻炼。工作很忙,生活很无奈,可总得首先保持良好的体魄跟精力才有抵抗各方压力的资本。或许是岁月不饶人,近年来总感觉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尽管斗志满满,可体力还是会经常发送红色警戒信号。于是,我从今年初开始坚持锻炼,每天瑜伽或散步,长期坚持下来,真得是精力充沛了不少。作家村上春树先生每日早起坚持跑步的事例就是我们很好的学习榜样。
2.自问自答,写出你的焦虑点。拿出一张A4纸,把你认为会引起焦虑的事情一一写在纸上。然后自问自答式得寻找引起焦虑的原因,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本为止。
举个例子:
人际关系会使我焦虑。
为什么是人际关系呢?你害怕跟人打交道?沟通?还是?
自己不清楚有些话到底该不该说,害怕说错话,得罪人,不如不说。
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很久远的一次职场经历,由于多说了几句遭到了领导的训斥和同事们的埋怨。
你周围的人怎么做的?
很开朗很健谈,沟通无阻,话题不断,有想法,有的聊。
那你就去寻找话题寻找想法
……
在这个不断提问不断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不仅会寻找到问题的根源,还有可能直接寻找到突破的方法。
3.写作与反思并行。我从开始学习写作至今差不多有8个月的时间了。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让问题在脑海中发酵,然后不断反思、总结、提炼的过程。写作就像人生的一场修行,在写的时候,心灵可以不断地得到净化。你还可以把无法表达出来的心情,通过写来完成转化;想不通的问题,也通过写逐渐地理顺,想清楚。
我习惯晨间反思,晚间听课或读书。每天都会利用些碎片化的时间,随心所写。在想与写的结合之后,逐渐内化,变为属于自己的领悟。
4.丰富自己的兴趣。就像我那个同事,他喜欢研究心理。而我则比较感性,喜欢随心而动。最近一直在坚持学习画画和写诗,在这个过程中还加入了很多兴趣社群,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不同于自己现实中的圈子,大多特别积极、逗趣,是一群很可爱的人。有时,在他们身上会发现不同的视角。
无论应用什么方法,终极目的是为了将焦虑转移。这样可以随时调用任意方法,转移情绪。
5.以上方法再不凑效,那就干脆来场任性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人类的心智尚有一种力量,它能够超脱一切观念、思想、志向,而付之一笑,这种力量就是幽默。愿我们都可以成为远离焦虑的幽默之人。
(25-35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