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

作者: 兰若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15:38 被阅读14次

    世上最动人的告白是情人间的告白,而最残酷的告白是人性的告白。

    这是我看电影《告白》时冒出的第一个念头。

    电影以灰暗的色彩、压抑的镜头、惊悚的剧情展现人类对欲望的约束与放纵,以及相应的道德与法律的问题。

    当人们失去了约束,就不会考虑满足自己欲望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灾难。当人们做事不考虑后果,就会自然而然的,藐视他人,藐视生命,藐视一切自己欲望之外的事物。

    为了给女儿报仇而丧心病狂的女教师;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失败者而放弃善良的学生A;

    极度渴望母爱导致内心扭曲的电子天才学生B;

    在事业和亲情之间徘徊的学生A的母亲;

    在溺爱之情和道义之间徘徊的学生B的母亲;

    麻木不仁逃避现实,一心只想着放纵,幻想,和自大的B班学生;

    表面上真心的全部都为了他人,站在他人立场,其实本质是只看到自己的代课老师;

    占尽聪明睿智和具有一定做事的底线,却终究在信仰上存在缺失的班长同学;

    ……

    能将多重角度思维下所发生的事情,融合成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精心安排,而这部电影也值得多维度去解读。

    我的解读为:

    1、最高级的复仇是什么?种心锚,兵不血刃。

    女教师在得知自己的女儿被本班两个学生杀害之后,由于少年法保护无法定他们的罪,决定自己复仇,告知这两个学生给他们喝的牛奶中掺了女儿爸爸的艾滋血液。

    学生B回去就精神错乱了,杀人细节反反复复凌迟着自己,最后崩溃中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真相当然是老师没有加进血液,其实加了也不会感染,即使感染了发现的早也可以医治,但是心病一旦诱发无药可治。

    2、校园霸凌对一个孩子产生的内心阴影常乎想象,其影响甚至是终身的。

    学生B本善良,由于性格内向,长期受到校园霸凌,一直自卑,而学生A故意的接近终于让他找到一点自信,在发现老师女儿只是被学生A电昏迷时,仍然义无反顾的将她扔向了水池中,导致小女孩溺水身亡,只是为了证明学生A没有做成的事,他做成了。

    《奇葩说》选手黄执中在一次在辩论中说自己之所以一直不喜欢小孩子,并且自己也绝对不生小孩时,是因为读小学时性格比较孤僻,被其他同学欺负过,导致他见到那么大的小孩就很讨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触及伤心处,一度哽咽发抖。

    而校园霸凌事件,一方的威胁恐吓,一方的懦弱自卑,最终往往家长都不知情,这也是可怕的地方。

    3、母亲之于孩子的性格影响有多深远?

    学生A的母亲由于孩子的出生将她的事业追求击得粉碎时,一次次将生活中的不如意发泄到孩子身上,不惜用最恶毒的语言、用暴力伤害他。

    学生A一直觉得只要自己用妈妈最喜爱的电子技术取得轰动的“成绩”,妈妈就一定会注意到他,于是他拼命学习,拼命研究,终于拿了奖但终归没有换来母亲的注意和肯定。是妈妈的冷漠再一次将孩子推向了杀人的深渊,他想制造更大的“成就”。

    学生B的母亲恰恰与学生A的母亲相反,她对孩子是无底线的溺爱,却从没有真正了解过自己的孩子。

    看完之后心情有些沉重,为了调节心情看了另外一部电影《本杰明·巴顿趣事》。

    欧美电影不乏很多这种温情电影,以回忆的方式娓娓展开,或关于爱情、或关于人生、或关于梦想,丝丝缕缕中留下淡淡的、细细的感动。

    治愈效果很好,心情瞬间就平复了。

    大概生活就是这样子:在看清了人在面对生命和生活时最无力的那一个部分,仍然乐观地心留温存,相信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告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si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