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好处,就在于你是个潜力股。别人看你,并不在乎你有什么背景以及多少资本,而是看你对待前途的信心和态度。
我的大学时代,没有只图将来毕业分配去个好地方,而将大好年华放到营营苟且、投机钻营上。
尽管为此,我付出了很大代价,让自己的人生绕了一个很大的弯儿,但回过头来看,这些都值得。
大三上学期,我开始意识到,某些人所谓的“纪律”,实际上就是维护自身威严的一个借口罢了。他们以此为标准,来区分好与坏。听话的,或是善于讨好的,便是好;反之则是坏。
一群大孩子,正处于人生最好的年华,本来是个性成长的最佳时期,却偏偏碰上这样一些人,专门以扼杀他们的个性为快乐。这是多么无知与无能的体现啊!
那时候的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能做命运的俘虏,要有自己的追求,要做自己!
由于已经在思想上有了准备,不屑于去戴假面具,因此,在学习专业课、准备考研的同时,我将相当一部分课余时间用到了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上:武术、轮滑、集邮、声乐……
除了武术有点儿底子外,其他的爱好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基础。然而,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只要是喜欢,我便都想去试一试。
学校里藏龙卧虎,除了有各种协会可以加入外,你想学什么,都有高手、老师可以去交流、请教。
印象较深刻的,是对声乐的着迷。
平时,我喜欢去图书馆,找一些声乐理论方面的书来阅读,进行必要的知识积累;与此同时,我细心关注着相关的信息,寻找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
中秋晚会上,我即兴演唱了一首《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多半并不是因为我唱的多么好,而是因为我的真诚与热情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很快,又一个机会来了: 配合欢庆元旦,学校要举办首届校园歌唱比赛!
得知消息,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抱着“名次无所谓,重在参与”的心理,我首先参加了周六的选拔赛,演唱的曲目是《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尽管心态上很放松,可毕竟是第一次上台,面对这么多观众,有一种莫名的紧张。
好在选拔标准并不是很高,我顺利地通过了。
决赛定在两周之后。
为了进一步筛选,第一周,又先后进行了二次预赛。
预赛的效果,我感觉不是很理想。这也让我懂得了,想成为一名像样的歌手,并非那么简单。
尽管如此,最后,我还是获得了决赛资格。获准进入决赛的,一共三十六位选手;届时,比赛将分两场进行,我被安排在第二场的第三个节目。
按照比赛规定,选拔赛和预赛中,选手可以采用播放伴奏带的方式来给自己伴奏;而决赛的时候,必须由选手自己找人,进行现场伴奏。
找谁呢?我想起来,中秋晚会上,女同学“马大姐”曾经表演了手风琴独奏《喀秋莎》。于是,我便找到了她。
“马大姐”谦虚地说,她的水平玩一玩还凑合,要是给我比赛伴奏,那就不行了。不过,她说可以带我去请她的师傅亲自出马。
原来,“马大姐”的师傅,就是曾经教我们《高等代数》的周国强老师。
周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并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尽量抽时间与我合练。首先定下了音调儿和速度。
为了有生以来第一次歌唱比赛的顺利、成功,我付出了不少努力。
临近决赛的两天,有些感冒症状,咳嗽,嗓子不得劲儿,我便赶紧穿上了棉袄,多喝水、多休息,感觉总算是好了些。
比赛当天,早晨五点多,我就起了床,绕着操场跑了几圈儿,到饭堂里遛了好一阵嗓子,自我体会了一下,感觉还不错。
晚上,我刻意没吃晚饭,买了块奶油巧克力,吃了半块。六点半多一点儿,又按照约定,到教学楼找周国强老师合练了一会儿。
晚八点,比赛正式开始。
与预赛相比,决赛的场面更规范、观众更多、气氛更热烈,当然,给我的感觉也更紧张。
由于缺乏经验,没有手握话筒,而是对着固定麦克风演唱,一双手显得不太自在,影响了台风;演唱中间,嗓子偶尔有些紧张,高音部分发挥得不尽如人意……但总的来说,还是把自己内心的感觉唱出来了,观众的反应也相当不错!
记得那次比赛的最高分是9.93,我只得到9.64。
虽然没有获奖,但我却感觉自己的收获不小:
一是接受了锻炼,有了一点儿宝贵的台上经验;二是看清了自己的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
弹指一挥间,时光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现在回忆起来,我依然会为那时的自己鼓掌。
人生最难,也是最可宝贵的,是第一步。我为自己能在大学阶段,于许多方面都有意识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趔趔趄趄的第一步,毕业分配走向社会后,我才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崭露头角。
随着年龄的增长,芳华终会离我们远去,但,学无止境。生命的意义,在于探索。不论拥有了多少赖以骄傲的资本,都不应该躺在上面睡大觉。
要永葆一颗年轻的心,让自己始终成为一支潜力股,去收获更多的人生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