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xi)其功,终属影响。
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yú)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xiāo)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选自[清]张英《聪训斋语》)
明明有感:
张英是清代的名人,安徽省桐城的六尺巷就是来源于这位博古通今的大学士。诸位不可不知,我喜欢张英。他在这一段里,讲述了各个年龄阶段阅读的重要性,他强调年少一年要多读书,应为经久不忘。
所以,我们一定要借鉴张英的智慧,来警示我们的后人,警示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小朋友。既然已经过了二十岁,我们也无需遗憾,那就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陪我们一起阅读。第二段张英在讲一个阅读的选择内容问题。
到了现代,书籍更是不计其数,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读出最大的效用,这就不得不细细品味张英这段话。其实,无非就是强调我们应该读名著,读经典,不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
最后,张英用一个比喻,非常贴切自然,大家不可不知道。张英把读书比喻成画饼充饥,这个人人都会懂得的道理,这样一来,我们都能够看懂张英的内涵啦。
愿大家从今天开始,努力阅读,努力进步,大家一起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