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号写了1年的文章后,我发现一个常常被人误解的真相:
坚持做一件事其实很简单。
在我们认知当中,会默认坚持等同于强大的毅力。

没错,习惯的开始,确实是需要强大的毅力去维持,因为这个行为模式是你之前所没有的,如同婴儿需要怀胎十月。
等婴儿生活自理之后,需要你操心的事情会逐渐减少。
习惯也一样,开展一段时间,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那么问题是,如何才能在事情开始阶段就让我们养成一个习惯呢?
《习惯的力量》里面提到习惯的培养需要三步骤
- 暗示
- 惯常行为
- 奖励
每天的刷牙是最好的例子
首先,当我们刚起床时,嘴里会感觉异样,不舒服:也许是昨晚残留在嘴里的食物残渣,也许是因为上火嘴里有异味等等,正是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在提醒着我们,似乎自己还有一件事情还没完成。

接着,我们开始每天日常动作,就是刷牙,希望用洗刷去除异味。
重点来了,为什么我们使用的牙膏都在强调着,自己含有的成分是薄荷清香、冰爽…等等一些刺激性味道?
书中提到,这些清爽味道本身并没有清洁作用,它最大的功能就是让让你觉得自己从刷牙里得到了好处。
包括平时我们洗澡时用沐浴露的泡泡,这些泡泡本身也并不具备清洁功能,只是让你觉得洗澡用沐浴露这件事,真的有用。
养成习惯,重点是你要给自己的成果做出反馈。
更为舒适放松的心情
奖励自己吃一个大汉堡,喝一杯可乐
看一场真人秀
……
知道习惯养成步骤之后,让我们回到如何培养自己习作习惯这件事上。
关于写作的几个误区#
写作是基本技能
写作是一个人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被很多培训师和书籍神话后,写作反而成为了“少数人”才能掌握的技能。
注意,我这里谈的写作能力,是指“能把事情说清楚的能力”。并不是指“文学”,虽然,很多人常常将两者等同。
靠文字去传播经验和知识,这种写作不是远比无病呻吟更有力量吗?
高估事情开始的困难
也许是读书时作文课自己拿过很糟糕的分数,也许是担心写作是否会暴露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又或许是害怕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根本没有人看…很多人都会拒绝我说服他们应该写点东西的建议。
但,相信我,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会发现,原来写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之前在脑海里勾勒的画面全都是自己的幻想。
写作本质是自己思维模式和情感的外显。
当你把事情想清楚的时候,你很难会遭遇写不出来的困境。
定的目标太高
我知道,当我们想做出一些改变的时候,巴不得立即就见到效果。
于是,我们常常会怀着雄心壮志去写,但是,在这种情况,你又往往写不好。
特别是你第一次尝试写文章时候。
比如想写出姑娘美丽缠绕在自己内心,你本来想写出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仙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结果写出来却是
想来想去,还只是想睡你。
期望定太高,很容易造成落差,造成挫败感。
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也是很简单,只是需要一个事实: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写好文章。
当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根本惨不忍睹的时候,你会惊喜发现,原来自己目前只会进步。
缺乏耐心
学习技能的过程是上下起伏的曲线,而不是直线。
这就意味着,尽管你很努力去写,但有些时期,你却感觉到自己的水平没有在上升,反而是下降。
正如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的朋友》里说的那样,要有耐心。
总结
其实,坚持一件很简单。
-
将目标拆分,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我今年先写50篇文章看看,接着将这个目标拆分,换算成一周一篇,或者一周两篇,要让目标细分到可以现在就进行操作。
-
要有暗示,用某种东西提醒自己。例如我会规定周末或者放假就要写东西,所以每当周末的时候,这个时间段就会形成一个提示工具。
-
要有奖励。就像打游戏,每次通关的时候,都会一些可以看得见的奖励:经验条猛涨、豪华装备、充满激情的音乐…这些是作为一个反馈机制所存在,让玩家觉得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而养成一个习惯也需要这样,你每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可以奖励一下自己,平时没有去做,却又渴望做的事情。比如吃个雪糕、看个电视等。
不如,现在就开始写点东西试试?
毕竟,连我都可以了…
网友评论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养成习惯,那将是你这辈子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