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鸣凤乔
从三个切入点来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 :意境美、语言美和形式美。
一、意境美
意境美是指好的诗歌要做到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可以概括成两个方面: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1.阳刚之美分为四个方面
(1)雄奇阔大
写景:雄奇壮美,气势雄浑。
抒情:奔腾振荡,磅礴千钧。
语言:渲染夸张,惊心破胆。
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旷放开朗
写景:脱尘拨俗,虚实相生。
抒情:旷达开朗,舒缓绵长。
语言: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苍凉悲壮
写景:苍茫阔远,峭拨萧疏。
抒情:豪纵雄健,慷慨悲凉。
语言:古朴遒劲,刚正惨烈。
例如王瀚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深邃沉郁
写景:飘渺清幽,空寂深远。
内容:深蓄积厚,曲折郁结。
语言:不事雕琢,以情感人。
比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阴柔之美也分为四部分。
(1)浓艳瑰丽
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
艺术形象: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大多写酒边花下和盛装美人。比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淡泊静谧
特点:多描写大自然的空寂幽趣,体现作者远尘避世、飘逸潇洒的情结。
比如王维晚年的山水诗歌。代表作《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通过描写自然界空寂的客观景物,表达作者内心的空灵。
(3)清新素雅
特点:细致纤丽,清奇婉转。
主要描写:大自然的青山绿水和芳草鲜花;纯洁天真、生动活泼、俏丽可爱的人物。
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4)凄冷悲凉
特点:如愀如悲,如泣如诉。
情事、环境多哀伤凄冷,以凄婉楚恻打动人心,引发畏惧、悲悯之情。从悲凉中体会美,以悲剧的方式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如果把诗歌比作一幅画,那么语言就是颜料是画笔。
诗歌大多形式短小,所以对语言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它有很强的概括力,必须准确、精炼、生动、形象。
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
温庭筠《商山早行》中有这样的句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0个字描写了6种景物,语言既精炼又准确。
野店和霜表现出旅客在旅途中辛苦的意境,非常生动。
再一个是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十个字把塞外的独特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每一个字都精准形象,不可替换。
漠:沙漠中独特的景象,有荒凉之感。
大漠:苍茫感。茫茫无边,更突出了荒凉。
烟:“狼烟”“烽烟”,边疆独特的景色。军事斗争中,边疆只有烽烟,没有炊烟。
孤:体现出环境的严酷和空旷。
直:炎热干旱,没有一丝风,烟直直地上升。
河:指黄河的源头,独特的景物。
长河:表现出周围没有山峦树林,只有长长的河流,孤独地在那里流淌。有很强的突出和衬托的意味。
落日:代表着“残阳如血”,更加独特。渲染了悲凉和荒凉。
圆:只有在塞外,太阳才是圆的。在闹市,总会有房屋树林的遮挡。
三、形式美(百度)
形式美分为音乐美和建筑美两个方面。
以下是十三种“音乐美”的构成元素。
1.节奏:音步长短的交错美。
2.轻重:高低错落,抑扬顿挫美。
3.句读:相当于休止、延长。
4.韵脚:押韵,跳转均可。
5.虚实:虚词、诗词的轻重高低发声,造成类似音乐的倚音效果。
6.声调平仄:一句当中的平仄变化及由平仄导致的高、低、轻、重、长、短。
7.字句整散:句子音律长短变化的美:整句,整齐美;长短句,参差美。
8.双声叠韵:同声连用、同韵连用、连绵词。
9.循环往复:连续或者间杂、呼应。
10.对偶排比:在现代诗歌中常用排比,律诗则强调对偶。
11.顶针回还。
12.平仄粘对:上下句之间相同位置字词的平仄相对。
13.拟声描摹:拟声词的运用或者对音乐美、乐音进行情景描绘。“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诗歌的建筑美
所谓建筑美,不是说诗歌与建筑具有同样的美学特点,而是说诗歌象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
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都是化动为静,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象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
然而,静中又有动,实中又有虚。建筑看起来,完全是静的、实的,建筑所用的材料,如砖、瓦、木料等,无一不实,无一不静。
然而,建筑师通过对门、窗、房间、走廊等结构的安排,却不仅使建筑内部具有广阔的活动天地,而且外部也与整个宇宙相联系,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
这样,建筑本身也成了一个小宇宙,它把上下四方与古往今来,融合汇通在一起。
诗歌也有这样的特点。它所描写的多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意象,但它所表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诗思和感情。
例如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伦见宿》),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雨中黄叶树”与“灯下白头人”,这是两组各不相关的具体意象;“浮云”与“游子”,“落日”与“故人”,更是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诗人只是并列地把它们罗列在一起,不加任何分析性的说明,可是我们一读,却好象蒙太奇一样,不同的镜头组合在一道,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了某种深永的感情。
唐诗的建筑美,就来自于这种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这样的建筑美,还和汉字的结构形式有关。
汉字是从象形字产生出来的,象形字的特点是摹拟具体的物象。
诗歌充分利用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立体感的诗歌形象。例如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这里写了凤凰、凤凰台、长江三个具体的物象,然后用三个动词描述它们各自的状态,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一道,成为: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难道不象建筑的门、窗与墙壁,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融贯,从而产生出建筑的美吗?
凤去、台空、江自流,我们读着,我们的眼前不仅浮现了它们作为物的形象,象建筑一样竖立在我们的面前;而且从它们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了空间的并列关系,转化成了前后流逝的时间关系:江山长在而人事沧桑的感慨,不禁油然而生。
诗歌的建筑美,它那以具体的物象的描绘来打动我们的感染力,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此外,建筑都讲究经济实用,它把宇宙的大空间浓缩到房屋的小空间。正因为这样,所以它善于以小见大,在极小的空间中展示出广阔的人生。
诗歌在结构上,也具有建筑的这种特点,在短短的绝句或律诗中,包孕着广阔的生活内容。
例如王维的《息夫人》: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短短二十个字,不仅写了历史,而且写了现实。古今两个典故,同时溶化在里面。在写历史和现实的时候,更重要的,它描写了深厚的令人难以言说的内心的悲哀与感情。
唐诗的建筑美,在绝句当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我们说,绝句的结构,有如中国亭子的四根柱子。就是这么四根柱子,它一方面塑造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形象,自成一个天地;另一方面却又吞吐着整个宇宙,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狂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