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幸,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能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从2011年第一次走进心理辅导老师的培训会场,就被会场上轻松愉悦的氛围,丰富多彩、新颖生动的心理教育知识深深地吸引。
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的那句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自我认知和自我造就是一生的追求,一生的过程。当逐渐清楚“我的是什么人”、“我想成为什么人”,才是走上完善人格之路,才有可能给到周边的人,尤其是人生中重要、亲密的人积极的影响。
这次一天下来三场讲座,干货满满,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认知,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给予我们许多的指导。今天就下午边教授的讲座谈谈自己的收获。
01自信
有一位忘年交曾对我说过,她的自信全部来源于当年母亲的信任和欣赏。她认为养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信任自己。真正的自信心是在遇到挫折时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在看到不那么乐观的情形下,敢于突破。边教授这次也谈到了自信心的培养。TA是否自信,取决于:
TA每天成功和失败的经历,
TA如何被评价,
TA被表扬的方式,
TA是否被惩罚,
TA有没有被无条件接纳,
TA是否允许挑战自我……
可以看出人的自信心更多地与养育者有关,在不同的情形下,TA是如何被对待的。
边教授还谈到:“自信来源于不断地自我反思:在阅读中反思。”她特别强调阅读对人的影响,提到:
阅读有助于提升语言能力的发展;
阅读有助于增进其他科目的认知和学习;
阅读有助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当孩子有烦恼和困惑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又不能第一时间安慰、解答时,阅读就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02心理控制
边教授讲到心理控制这一节中,很有感慨,生活中不乏看到她所说到的这种爱:
(1)爱的收回——“你不怎么样,我就不爱你”,这就是有条件的爱。
达不到养育者的条件,孩子就不配得到爱。哪怕一些简单的需求,都要被附上条件,养育者掌握着“生杀大权”,孩子的自尊、自主感何以培养。
(2)引发内疚——“因为你怎么,所以我迟到”、“因为你怎么,所以我这样辛苦劳累”。
内疚是个非常伤害心灵的反应状态,它的破坏力非常隐蔽,一时半会看不出这样对待方式会引发什么重大变故。这样的心理反应机制会长期携带,一直到成年,遇事就会内疚,认为都是自己不够好,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自动处于低姿态求妥协,非常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3)权威专断——“你必须照我说的去做。”如果想要一个软弱无能的孩子,或者想要一个专横跋扈的孩子,那就长期用这种方式吧。
所以,边教授指出大家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每个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所经历的,都是完整人生的一部分;
每个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除学习外还有各种发展任务;
学生目前的发展水平是各种因素互相叠加产生的结果;
心里健康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需要自然地贯穿和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中。
03家庭养育方法
边教授提出家庭养育方法有亲子养育、共同参与、相机而教、潜移默化。针对当下双减背景下,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
安排好孩子的学习、生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让孩子与世界有更多的联结,充分感受日常生活的美好;
学会亲子沟通、进行高质量的陪伴,提升亲子关系质量;
让孩子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找寻自我及达到情绪的宣泄;
发现孩子的潜能,帮助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
做好自己,家长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心理更健康。
凡事需要一个度,尊重不意味着放纵,要了解孩子的信息,要有一定的行为约束,让学生知道为人处世的边界和底线,是一种指导性、非侵入性的教养行为。
边教授向我们展示了脸书创始人兼总裁马克·扎克伯格在 Facebook 上发表的一组漫画,列举了“坏父母的11种表现”。画面活泼生动,注解一针见血。并非只有学过心理学的才懂人的心理,有许多没有深究过心理学,却有着良好的人际沟通习惯的人,他们善于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会自然运用同理心,能够给到对方积极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人的一生就像一场巨大的拼图游戏。从最初以为的那个自己,慢慢在经历中改变认知,在人际互动反馈中清晰真实自己的轮廓,一次次重新认识自己,甚至重构自我。专家讲座、书籍阅读极大地扩大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处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更多的参考对象中,更多的共鸣中,寻得自己的人生坐标。
专家的引领,犹如为我们闭塞的空间推开一扇扇窗,让我们看到丰富的人生故事,领略精彩的人生智慧,从而自我对照,解疑释惑,自我教育,重新出发。拥有越来越好的自己,给到孩子们更好的教育。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92篇,1831字数,共累计165815字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