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麻吉星精英教师培育计划
整合问题,创造学习的可能

整合问题,创造学习的可能

作者: 中山黄小海 | 来源:发表于2021-09-05 11:22 被阅读0次

    福州市中山小学 黄小海

     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核心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核心目标,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是通过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向课前设定的既定目标。王绪溢博士在文章《教学如何做到以生为本?》中提到:“要做到‘以生为本’,基本上要达到所有学生都参与,以及学习是通过学生彼此间的互动、研讨、协作来进行的要求。”课堂中教师提出过多的问题,必然使得学生的思考时间,互动研讨时间减少,为了做到“生本”课堂,就必须抓住核心目标,进行问题整合。

    本周教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这一课时,我首先翻看了原来的教案,大概罗列了下新授部分的问题:

    教学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因为高估了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的问题没有提供必要的脚手架,导致学生思考遇到很大阻碍。虽然整合了问题却没能达到促进学生有效思考的效果,现分享反思后的设计。

    分析教参,确定方向

    通过分析《教师教学用书》,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几分之几可以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本节课的逻辑首先是运用数量关系列出分数乘法算式,再根据具体情境理解分数表示的数量的含义,例如理解\frac{1}{2} 桶水的体积就是表示一桶水的\frac{1}{2} ,然后将这两点联系起来获得“一个数乘几分之几可以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分数的意义,再与整数乘法进行比较中发现其本质上是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表述方式而已。因此,我将教学设计的目标确定为创造一个让学生能够充分比较算式与意义之间,整数与分数之间进行联系比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交流探索获得新知。

    《教师教学用书》上的编写意图

    根据层级 分解步骤

    整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必须先确认学生都能够掌握。如果能够能够先进行课前小测,再根据小测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复习自然最好,但由于现在“双减”环境下,只能进行课堂检测。我设计如下任务一:

    任务一:回顾复习

    两个问题都是填空题的形式,学生的表述可能都不仅相同,问题一学生可能回答根据数量关系式“每桶水的体积×桶数=总体积”来列式,也可能回答“求3个12L是多少所以用乘法”来列式,问题二学生可能回答“\frac{1}{2} 桶表示一桶的一半也就是12L的\frac{1}{2} ”,也可能回答“\frac{1}{2} 个一桶”,这些我认为都是可以的,然而这么多的想法设置成选项比较复杂,而这些知识又都是旧知,因此我决定先由学生课堂自由回答,唤醒学生记忆,再通过学生投票来判断这部分知道的遗忘情况,如果遗忘率较高,教师可补充问题进行巩固。本环节属于知道层级。

    任务二设计了一个表格,通过表格的形式,将算式与意义,整数与分数放在一个表格中,便于学生比较分析。

    任务二:比较联系

    学生先独立填表,教师巡视,选择三位同学的表格(1个正确,2个有不同错误)投到屏幕让学生选择与自己类似的填法,如果和它们都不一样就投给④。根据投票数据学生再进行相应的交流。本任务属于理解层级。

    任务三则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这个表,写下自己的发现,再通过小组交流,修正改进自己下想法。

    任务三:写下发现

    让学生单纯的写发现答案容易发散,学生的思考也容易走偏,或者浮于表面。于是我提供了思考支架,“一个数乘几分之几就表示……”以及“比较整数与分数”。任务三属于分析综合层级。

    通过这样将问题整合,所用时间与之间的差不多,但是课堂中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可能,“让他们彼此间交流碰撞,在理解中突破认知盲点;让他们试错改正,在实作中认识事物的原理与发展。”(《完成教学任务vs创造学习可能》

    当然,问题整合,要特别注意问题的层次性,通过小步伐实现大目标,要已学生的认知基础为起点,提供必要的支架,让留给学生时间能够真正的投入到有意义的思考中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整合问题,创造学习的可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yd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