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新 回答四十个问题(3)

作者: 白夜书摘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06:56 被阅读1次

请你谈你心目中的大师。这种大师级的诗人对于你(或我们)是一种激励呢,还是种障碍?

现在我很少使用“大师”这个称呼,除非在某种特殊的语境下。的确,存在着一些真正杰出不凡的、一再提升着我们的诗人,但这种诗人并不多。我们称之为“大师”的,往往只能部分地是(例如博尔赫斯)。

而这几乎已成为中国当代诗界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大师”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氛围”。诗人们竞相形成一种气度,对此请看看他们说话的口气与做出的姿态即可。但是,这种“仿大师”却忽略了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更重要的因素——而那是什么?

的确,大师已成为“幻象”或“神话”,不破除这种幻象,就很难说真正进入了诗歌。我在上面曾谈到文学自身的“重写”问题,即文学的存在会一再地要求再生、对应与改写,以成就它自身。有时我甚至感到在文学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种所谓“灵魂转世”——当你从李商隐那里认出你的“前世”,或是在叶芝那里感到了一个你所秘密熟悉的灵魂,谁说这不是一种可能呢?

这就是我要说的:诗歌终归是精神的领域,因此只能取一种心灵的尺度。如此,一个虽然不“大”但却极其优秀的诗人,如保罗·策兰,就有可能对你产生比“大师”们要重要得多的激励;即使呼应大师,也能透过其气度与规模而直达其内在的灵魂。诗歌就是这么一个精神感应、同气相求,不仅是技艺更是内在灵魂在决定一切的领域。

对你来说,写作是一种怎样的活动?它在你的生活中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我不是一个每日必写的诗人,因此很难说写作在我生活中的位置。甚至可以说我是在经常地、下意识地逃避写作,因为它对人的正常生活是一种剥夺和摧毁;或者说对终生要写的东西保持沉默,一再推迟它的到来,却时不时开出一些不经意的花朵来。

话虽这么说,一旦我感到了某种召唤,我就只能“中断”我的生活而进入写作,因为不这样就更加不得安宁。我相信几乎每一个诗人都如此,那就是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相互分离:作为一个人他要生活,但是作为一个诗人他又不得不去写作……神学为解决这一矛盾而创造了寺院,而诗歌呢?

因此我经常感到自己是一个欠了债而又无法偿还的人。这使我愧对诗歌。当电影《莫扎特》中莫扎特的妻子问他为什么还不着手写那支《安魂曲》时,莫扎特的回答让我暗自惊心不已:“写出了这支曲子我会死的!”纵然如此,又必须去完成,必须把自己不再保留地交出去。的确,这正是我所说的那种“欠了债”的人。

写作的过程愉快吗?在写作中,你希望的是尽可能快地完成还是尽可能地延续?你的写作习惯是怎样的?

似乎我从不考虑写作是否“愉快”这个问题。问题在于它是否出于一种“必要”。如果写作出于必要,即使它艰难,我们也不得不把它深化下去。我经常在怀疑写作的意义,但有时,当这种写作深入到某种境界,似乎在无意间惊动了上苍(或“语言本身”)时,我就感到了一种无以名之的颤栗——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想说我有了一种蒙受神恩的喜悦,但我要说是写作本身达到了对它自身的肯定。

我经过这种时刻,但我并不能复制它。因此写作(诗的)每次都处在一个生死不明的起点上,而成为一种对“天意”的试探。而这一切和你个人的痛苦或愉快已无关系,因为开始时是你在写诗,但接着就是诗在写它自己——它有时甚至还会回过头来抹去你在开始所“表达”的东西。这就是诗歌的“写作”:你只要深入其中就会被诗歌本身的那些东西所支配。看来一个诗人对语言的欲望,只能在诗歌之外得到补偿。

至于写作的快慢,这里不谈具体的。我总的想法是:在一个“加速度”的时代,写作应该慢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与一个喧嚣的时代“同步”,而是进入到诗歌自身秘密的领域中。我欣赏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艺术以对抗时代的进步而获得它自身的进步。

相关文章

  • 王家新 回答四十个问题(3)

    请你谈你心目中的大师。这种大师级的诗人对于你(或我们)是一种激励呢,还是种障碍? 现在我很少使用“大师”这个称呼,...

  • 王家新 回答四十个问题(5)

    12、一个成熟诗人的标志是什么? 对此我当然可以举出一些例证,但就目前中国诗界来说,一个成熟诗人的标志就是深刻地意...

  • 王家新 回答四十个问题(1)

    童年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个诗人,它往往是一种写作方式和一种诗歌理想的实际根源。1987年在山海关,你曾跟...

  • 王家新 回答四十个问题(4)

    你的一首诗通常是怎样完成的?修改多吗?好的诗篇是修改的结果吗? 通常来说,在写作之前我往往感到了某种情感的、精神的...

  • 王家新 回答四十个问题(2)

    如何看待一个中国诗人在欧洲的处境?你到过西方数国朗诵,作为诗人在中国的活动与在外国有何不同? 中国诗人在外面的已有...

  • 老问题,新回答

    大一的时候,我会这么回答读书的意义。 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

  • 新诗潮52:文本的互文性

    当王家新处理篇幅更长的诗作,如《回答》、《孤堡札记》、《伦敦随笔》、《一九七六》、《少年》等,就难以把这些诗仅仅理...

  • 回答不了的问题,就从身边人的嘴里获取答案吧

    昨晚阅读,看到十个问题,前九个问题都能很顺畅的回答完毕,第十个问题:你的优点是什么?对于我这样一个对自己审视度不高...

  • 世界读书日回答十个问题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和菜头在他的专栏针对读书提出了十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家回顾一下过去一年读过的...

  • 景林内部人的“积分卡”十问

    我的“积分卡”上有两类、共十个问题,其中五个问题来回答这个公司好不好?五个问题来回答这个公司贵不贵? 做什么生意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家新 回答四十个问题(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dd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