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不是雇工,而是合作伙伴

作者: 老羊_eb25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22:42 被阅读148次

    工作并快乐着,这是一种理想境界。其实,对更多人来说,工作着并非就快乐,这才是一种常态。

    前段时间,我到某广告公司同设计师和前台洽谈业务。那天忙到深夜10点多钟,我才得知设计师和前台仍然饿着肚子。对此,我满怀歉意要请他们吃夜宵,然而却被他们婉言谢绝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之所以饿着肚子也要陪着我谈业务,是害怕老板责怪。因为老板规定,只要客户有需求,哪怕不吃饭就是饿着肚子,也要陪好客户。

    可以想见,饥肠辘辘饿到深夜10点多钟,无论谁都不会有好心情,更何况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夜。员工屈服于老板的压力饿着肚子陪客户,顶多也只是表面上应付,根本不可能还有心情去服务好客户,并且常常会带着情绪去做事,有甚者还会将怨气发到客户身上。

    把客户满意放在首位,是以市场为中心加强客户服务的需要,但这决不是同员工的利益对立起来,甚至以牺牲员工身体健康为代价。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维护员工利益和服务好客户并不相悖,而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为老板,照顾好你的员工,员工才会努力照顾好客户,进而上下同欲、齐心协力,为推动公司更快、更好发展竭尽努力。

    记得有位著名企业家说过,哪怕有一天我的厂房付之一炬,但是只要将我的员工留下,我将很快东山再起。

    这位企业家说得真好,他是把员工作为企业的财富加以珍视:机器、厂房被烧毁了,只要勤劳肯干、聪明智慧的员工还在,就不怕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位企业家告诉人们,如果说机器、厂房、钱财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财富,那么,员工就是无价之宝。

    230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在其名篇《孙子兵法·地形篇》中,就强调管理者要这样带兵打仗:“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像关心小孩一样关爱士兵,那么,他就会与你团结一心,哪怕是一起迈向深渊,也在所不辞;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士兵,那么,他宁愿与你一起奔向战场、共同赴死,也不退缩。

    关心就要发自内心的真爱,而不是为了做给大家看的作秀。

    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早期商业理论家,被誉为一代商圣的范蠡,曾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东山再起。2500多年前,他就以眼光独到与众不同而受到敬仰。他三度官至相国(相当于宰相)等高官,然后又三次辞官不做,从零开始做生意做到了富甲天下,成为当时的天下首富。他不但不把雇工当佣人,也不把送粮来卖的农民和供应商当下家进行盘剥,而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合作伙伴,同农民和供应商订立商品收购合约。到年底收购农民、供应商的商品,如果价格高于当初的定价,就按更高的现价收购;假如价格低于当初定价,则按当初定价收购,保障农民和供应商的利益。由于他保障大家的利益,所以同农民和供应商,甚至和雇工都结成了稳固的商业关系。在社会上,成就了极好的口碑和信用。当他资金紧张时,大家都愿意赊账给他;当行情不好,大家又从他的保护价中得到保障。就此,范蠡拥有了大量优质、稳固的合作伙伴,到后来他不发财都难。因为他得到了包括雇工、农民、商人乃至国家的赞誉,他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在2500多年前,范蠡就不把员工当作雇工,而是看作令现代人都称道的合作伙伴,真可谓是旷世奇才。因此,员工不是雇工,而是合作伙伴。现实工作中,影响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财主”心态。站在雇主的角度像传统的老财主,总以一种防备的心态来看待员工,感到无论对员工多好,都无法换来员工忠心耿耿的努力工作。因为人自私和懒惰的天性使然,所以,对他(她)再好也无济于事。其实,现代员工不是长工,他们是具有现代思想、文化和技能的员工,再以传统眼光看待他们,会产生门缝效应,无法看清员工的全部精神面貌,顶多也只能看清部分情况。正如人们看水中的筷子是弯的一样,一旦拿出水面就变直了,也就是深入一步才能看个透彻明白。像雾里看花,怎么看都不真切,然而拨开迷雾才见青天。雇主要放下自己先入为主的观点,莫让自己惯性思维信马由缰,甚至固化既有观念成陋习。

    其次,是“长工”意识。把我们叫来是给你老板当“长工”的,老板眼里只有利润,从来没有员工的辛苦和无奈,寄人篱下,干活多留一份力气、多留一手,才不致被压榨得太深重,才能不致过劳。心思、聪明、才智没有用在如何提高生产力,而是用在如何应付管理上,导致企业管理内耗加大,效率低下。另外,就国企来说,员工出工不愿出力,是因为员工认为自己干得再好也是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同时,也只是为领导升迁贴金和增加资本,自己落不到半点好处。

    再次,是分配不公。此处的不公,不是传统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而是分配中的不公正。无论私企还是国企,都存在裙带关系和利益帮派,尤其是正式工和聘用工在劳动收入上的双轨制,使待遇、收入分配不公更加明显和突出。干同样的活甚至更多的活,聘用工承担的责任更大更重,而收入待遇却是正式工的半数,甚至更少。《劳动法》在文字上消灭了分配不公,而企业现状却是聘用工等人群收入、待遇“低人一等”是不争的事实,同工同酬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最后,是发展受挫。企业是干啥的?企业是要赚钱的盈利组织。当然,企业赚钱、盈利不是目的,是服务社会的手段,也正是企业必须赚钱和盈利,导致企业处理员工关系上变得功利起来,而不是从长计议与员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就让企业更加关注员工,尤其是关键岗位员工的使用价值,却很少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需求。企业招人是为了产生效益,招聘的人才是拿来就用的,并且最好是事半功倍——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至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晋升通道,却很少有人去关心,更没人去进行设计和构造。这就直接导致关键岗位员工工作快乐指数下降,于是跳槽往往成了他们惟一的选择。在常人眼里看来,频繁跳槽的员工一般不是好员工;而期待通过跳槽找到更好的发展平台的能力员工,也不可能“一言不合”就跳槽,总归是有尽头的。当他(她)跳不动的时候,依旧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那也只能悲催的勉强自己过下去。“山不来我来”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工作疲于应付,原有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被消失殆尽。时间是抹平伤口最好的药,并且时间褪去斗志更是了无痕迹。

    可以相信,把员工作为合作伙伴的,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未来企业,更是令人敬重的企业。就像现在95后员工选择企业,他们会问公司有没有练功房等硬件,以后更会问是否作为合作伙伴来对待等软环境,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将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强大的内生动力。(老阳开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员工不是雇工,而是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ey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