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在想同一个问题,到底为什么无法共情呢?
身边的人感到困扰和难受的时候,我的心中向来都没有什么波澜。虽说的确是与我无关的事情,可是这样想想,还是觉得自己冷漠。以前也说过,连母亲痛苦的时候,甚至是母亲尝试自杀的时候,心里都有种不可思议的平静。
这一切在阅读的时候体现的更为明显,也更为准确--我并非对所有的事情都无法共情,事实上,我很容易被感动,但是似乎“热烈的感情”才能触动我。比如热烈的爱,忠诚的友谊,或是对理想的执念……我可以为双城记中“为了心底对美好的执念,也为了给自己带来光明的女孩勇敢赴死”的Carton流泪,却对于Marquis撞死穷人的孩子的场景无动于衷;可以为《Coco》中那些多少年都不曾褪色的羁绊和炙热的爱与恨而整整哭了两场,却在一开始因觉得这些角色都很碍事而感到不耐烦……如果说,共情需要自己曾经历过。可是很明显,我对于自身以外的一切并没有什么很强烈的情感,也未曾体验过什么刻骨铭心的羁绊。
但也许,我所能为之感动的东西,都和我自身的信念和美好愿望相关吧。虽然没能经历过,却常常在自己的幻想中出现。而我所无动于衷的片段,其实也并非是无动于衷,而是自己不愿意承认自己与之相关的负面情绪。比如,在看到典型的无恶不作的资产阶级形象的时候,心底总有一丝无奈和抵触。也许自己的家庭环境让我把自己更多的代入了这个形象之中。因为和自己有更多共同点,所以我会更偏心这个角色,而不由得为他的行为找借口。而觉得《coco》中的角色都是累赘的想法大概揭示了我心中对于家庭概念的淡漠,还有我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时表现出的自私。而在我的心中,死亡、爱、美好、羁绊都是我潜意识里非常重要的存在,所以我更容易因为这些而感动。
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能够共情的,更加善良的人呢?共情能否与理智观察共存呢?如果融入了这个世界,成为万千灵魂中的一部分的我,是否就不再能像局外人一般理性的观察这一切了呢?即使是不美好的部分,我也要去共情体会吗?
2015.5.3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