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拖延”】
莫待明日
明明已经焦虑到不行,拖延的人为什么迟迟不开始行动?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前文所述的“错误估算任务所需时间”,总以为可以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心里想着“时间还多得是嘛!”。(摘自《把时间当作朋友》第58页 李笑来)
作者简直太神了,把人看得如此准。这说的不就是我吗?一针见血呀!现在的我就很焦虑。1500字的读书笔记、800字的复盘、以及每日一学的话题输出,想到有这么多任务,我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的拖延。
我的同桌过云雨老铁早早的已经把读书笔记和复盘清单发在群里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点击开来,才发现人与人差距真的很大。这差距不是天生的,而是每个人的行事作风导致。
老铁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完成,并不是她一天之内写了这么多。而是这一周内每天都在写读书笔记,每天都在复盘,所以到了周末交作业的时候,她只需将这一些整合在一起,就能很轻松地打卡完成。
反观我自己,自我驱动力不足。总是抱着"明天再做""明天我会做得更好"的想法去做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样的我,如何达成目标,做出成绩呢?
每周的作业打卡并非是我们"每日一学"社群的主要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养成每天复盘,坚持输入输出的好习惯。
被动学习好比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只有真正意识到要主动学习才能够质的飞跃。不是要努力向牛人能靠齐吗?牛人就是常态化努力,而平庸的人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别指望明天了,近事今日毕。
三个生活常态揭开拖延的本质
所有做对、做好的人都是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这就是生活常态。
遇到困难的时候,心平气和地面对就好,因为这只不过是生活常态。
在任何一个特定领域,总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表现更好,费力更少,这也是生活常态。
为什么我总是把事情拖到明天?
因为这项任务给我造成很大的压力,我总觉得自己做不出来,很难,想逃避。这才是拖延的根源。
我很羡慕那些思维逻辑特别清晰,总是很有见解,思路特别开阔的老铁们,似乎每次的输出,他们都是轻而易举地就能做到那么好。反观我自己,每次都要绞尽脑汁,每次思路都特别混乱,有很多的点在脑中打转,可是输出时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我产生了一种对输出的恐惧。对于这种恐惧,我选择了逃避,所以才迟迟不肯开始行动。
当我看到李笑来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三个生活状态时,才意识到自己的见识很短浅。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地成功,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简单"二字。拉开差距的是每个人如何对待困难的态度以及做法。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人与逃避困难的人自然是天壤之别。
所以,接受困难普遍存在的现实,相信勤能补拙,现在开始是解决拖延的唯一策略。
【关于做事效率】
要想提高做事效率,就需要细分、拆解任务。
当我们面对某项任务的时候,内容与原因都已基本确定,需要思考的就剩下方法了。当然,思考方法需要从领悟内容入手,不停地细分拆解任务,而且越具体越好,直至每个小任务都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摘自《和时间做朋友》 第65页 李笑来)
只设立好目标,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那目标就犹如天上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即。
要想摘到星星,就必须了解内容,作出规划,清楚地知道要做些什么,需要多久才能完成。之后要认真思考,完成每个阶段的具体步骤,越具体越好。
以下周的读书笔记和清单复盘为例。
目标:在下周六完成读书笔记和清单复盘。
规划:读书笔记至少是1500个字,在五天内完成,平均每天至少输出300字读书感悟。清单复盘至少800个字。五天内完成,则每天至少需要输出复盘160字。
具体步骤(践行清单):
每天早晨6:20开始阅读《把时间当做朋友》,阅读40分钟。
7:00-7:30写读书笔记,以及列出今日践行清单。
17:00-17:30进行每日清单复盘。
周六对五天的读书笔记以及践行复盘进行整合,编辑成文。
并行任务,提高效率
当我们把任务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后,我们没有必要每个步骤按照先后顺序完成。有些任务可以同时进行,就好像电路当中的并联一样。
华罗庚先生曾经用烧水泡茶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洗好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候,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用这个方法能最快喝到茶。
这种办法最好,原因很简单,因为有些任务被并行处理了。
然而,要想明确哪些任务能够被并行处理,最重要的是能够清楚有哪些步骤,这就需要细分任务了!
读书笔记第二周写到现在,发现写出一篇1500字以上的读书感悟其实也并不是那么难。很多时候困难被自己想难了!别认怂,现在就去干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