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导致孩子们不得不在家学习网课,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校很听老师的话,在家就会变得非常叛逆。我的好闺蜜跟我吐槽她家孩子种种:喊吃饭费劲儿,写作业拖拉,本来不对还顶嘴,不知道感恩等等。用她的话说自己要变成精神病了,时而抓耳挠腮时而暴跳如雷。我何尝不也是有关于教育孩子问题的烦恼呢!
其实,我们的孩子本身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是疫情时间一久,我们也停下了忙碌的脚步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时间长了,问题就尤为突出和明显罢了。但我更愿意积极寻求有关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方法。下面举两个生活中我与孩子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其实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多是父母自身问题的一种投射。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说的一点儿也没错。处事大方、稳重、豁达、乐观的父母大多会培养出正能量,自信满满的孩子,相反,则对孩子的人格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没事儿的时候细细品品自己身上的不足与孩子的缺点在哪儿些方面对号入座了吧!
举一个真实发生我身上的例子。我平时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有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因此我发现孩子也总愿意把东西弄丢,因此我会在我手机备忘录里记上一条: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拿出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方法提示:到哪儿走之前,一定要问自己,我落了什么东西了吗?)长此以往,坚持了一段时间,果真有效果了,基本上改掉了丢东西的坏毛病。同时我也让孩子见证我的这一改变,没有说什么过多的教育性的语言,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基本上没有了。当时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形的。我只举了个例子作为切入点,当然这些都建立在陪伴的基础上的。
最近我还发现孩子特别愿意玩一种第五人格的游戏,平时上学没有时间玩儿,这回在家可算玩个痛快。因此有点不愿意学习了。我看看到底什么样的游戏让他如此着迷,那天我问他,我说:“你那个游戏我能不能试着玩一下?”他当时有点儿惊讶!之后滔滔不绝的讲:“这款游戏有两种角色,一种是求生者,一种是监管者,求生者有机械师、调香师、前锋等等,监管者有红蝶、蜘蛛、女巫等等”好像永远讲不完似的。我问:“你打这款游戏的最大成就感是什么?”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闯关,就是爽!”我说:“来,我跟你一起体验一下。”他来了兴致了,说:“太好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玩了两场,我眼睛就就有点要流眼泪的感觉,然后他也是,揉了揉眼睛,好像有点难受的的样子,我说:“你看这就是游戏给我们眼睛造成的伤害,前两天我们家隔壁李想因为奶奶带着没有人管束,整天玩手机,眼角膜发炎,长了脓包,到医院做了缝合手术,可能一只眼睛要看不见了,你说可不可怕?”之后我又给他找过度玩手机的危害图片,他大惊失色,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乘胜追击地说:“你看我们怎么平衡学习和游戏之间的关系呢?”他想了一下说:“我能不能把写作业也当成闯关,制定以下闯关计划,这样我不就学习有尽头了吗?”我伸出大拇指为他点个赞!他有一种满足感写在脸上。之后喃喃地说道:“这样规定时间,你也参与,我们一天就玩两把,上午一把,下午一把,你看着我也愿意玩。”我信誓旦旦的说:“你得在学习上也想闯关一样,我可要监督呦!”他拍拍胸脯说:“保证没问题!”这样也算是达成共识了。我家孩子有个最大的优点是说话算数,这样十了天都是这样坚持的。我感觉很欣慰。
教育无法,贵在得法,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脾气自己是最清楚的。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吧!有好的方法记得与我分享呦!欢迎评论,有评必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