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作家文学梦
写作是否需要想象力?具体怎么操作?

写作是否需要想象力?具体怎么操作?

作者: 寻虎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17:33 被阅读547次

    很多看起来很玄幻的东西,其实并不是想象力促成的。比如西游记,他也是吴承恩收集了民间材料,民间材料本身就饱含着集体无意识的东西,都不会死凭空出来的。凭空出来的故事,不会在民间流传。

    个人意象,集体意象,到了作者这里都是意象。

    只是古人或者某些作家不见得清楚心理学,不自觉地运用而已。不从意象出发,作品却很好,是不可能的。

    比如有一个不懂这个的作家,写了一百个小说,其中有3个很好,流传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那么一定是这3个小说恰好符合了人类集体无意识里的意象原型(神话原型)。

    他自己可能以为是阅读多,审美强,修炼深,并不知道自己符合了意象(神话原型)。

    人很多事情做了并不知道原因,然后找一个简单直接的原因来解释,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深层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这就是很多名著为什么似乎有点相像的缘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相似的作品,不约而同,是共享了一个远古的神话原型,只是作家自己并不知道而已。

    读了比较文学,或者神话学,或者人类学就可以知道,例子很多。这3类书,我读的不多,一鳞半爪。结合到荣格的书,就可以理解了。

    有兴趣就读这些杂书,不读也不要紧。读杂书是对的,但杂书同样是好书,有的人说写作要读杂书,读了一堆路边摊的那种乱七八糟的传奇啊看相啊星座啊什么的,那是不理解什么叫写作的杂书。

    有的说西游记封神演义,有瑰丽的想象,这都是因为不了解上面说的几类书的缘故,没说到点子上。

    神话原型批评源于20世纪初英国的古典学界崛起的仪式学派(又称剑桥学派),大成于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的《批评的解剖》(1957年),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此派批评是自觉地借鉴和运用文化人类学视野的产物,它的产生也同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发展中的神话倾向和荣格的原型理论密切相关。在批评实践中,这种批评力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特别是神话原型),并把一系列原型广泛应用于对作品的分析、阐释和评价,从而开辟了文学研究的新的角度和空间。

    原型批评也不例外。其产生和发展曾至少受益于以下三个不同的学科。它们是以弗雷泽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以荣格为代表的分析心理学和以卡西尔为代表的象征哲学。

    在《哈利波特》的7个系列中罗琳为每个人物,每种魔兽,每个场景都赋予了无尽的含义。可以说,这种看似完全存在于魔幻和想象世界的文字和影像,其实都是可以追溯其文化源头和文化原型象征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了解《圣经》和《希腊神话》,就无法读懂这部“童书”中真正的内涵意义。文学史家们一致认为,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其源头可追溯到以希伯来和希腊为核心的“两希”文学传统。

    是否明白所谓想象力,是一个靠不住的术语了?


    现实主义小说,成功的,同样是基本上(不敢说全部)符合神话原型的,不是巧合,一定是有内在联系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是否需要想象力?具体怎么操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rl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