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胡同住着两户年轻人家。东户王牌坊两口子干的个体,在北菜市场承包了一个摊位,两口子以卖菜为生,西户刘一鸣夫妻二人是进城务工人员,在工地上接些活,靠出卖体力和技术挣些钱,两家人住在同一个胡同,又是对门,关系处的都可以。
不知什么时候两家的孩子成了攀比的对象。刚开始是比学习,后来是比技能,看谁家的孩子掌握的技能多又好,两家的大人都很忙,即便是在周末和寒暑假,他们也腾不出多少空闲时间去辅导孩子,多数时间都交给了女主人去管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男人只负责挣钱,只有在家里发生稍微大一点的事情,或者孩子管不住时,这时候男人才显示出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在管教孩子时,有时怒吼,愤怒到极点时,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巴掌,一阵狂风暴雨的狂揍之后,往往最先后悔的还是家里的男主人,他们在失去理智时,下手太重。
王牌坊曾打过自己的儿子一次 ,打之前先把儿子说落了我一顿,让儿子看看对门的邻居小亮,他每天回来都是干什么?人家的成绩为什么可以稳居前三?而且人家还会绘画和舞蹈,儿子反问王牌坊,你那么喜欢人家的儿子,干脆认小亮当你儿子不就行了,父子俩又要说又要恼火,王牌坊说不过儿子,只能粗暴的用肢体去推搡儿子来维护他作为父亲的尊严,儿子也不吃他这一套,把正在吃饭的饭碗往饭桌上猛的一丢,甩门就准备出去,王牌坊一个健步揪住衣领,不讲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暴揍,打骂后的儿子暂时止住了哭泣,一个人蹲在墙角一言不发,妈妈叫他回屋休息,他也没有应答,两眼失去了光泽,像丢了魂儿一样。
两家的男女主人只有在月末的时候才稍微有点空。孩子们串门是少不了的,两家的大人,这时也会抽个空聊会儿天,互相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心得。
其实刘一鸣夫妇对儿子小亮也不满意,儿子有些内向,话不多。在学校受到欺负也不会说出来,他们倒是羡慕起王牌坊的儿子王一博,别看小家伙个子不高,能说会道,而且也非常有礼貌。
刘一鸣心想要是儿子小亮,有王一博一半的能力,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两家的大人对孩子各有心思,都想望子成龙,但是他们越来越发现,儿子不是那块料。
小亮和王一博先是结伴一起上学、放学,后来一起进网吧打游戏,再后来发展到出现早恋问题。
当老师们把两位家长叫到学校时,他们才知道孩子的恶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他们请过专家,求过老师,也咨询过其他的教育人士,这样的孩子怎么教?现在只要不成为一个废人就可以。两位家长已经不约而同的对孩子降低了要求,把该完成的学业进行完,少惹事,不违法就可以了。
看来他们对孩子的前途并不乐观,他们还一直的自责,没有尽到一个做家长的责任,其实他们不知道,很多孩子成长道路上都会有一段曲折,合理引导,有效交流,先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心理隔阂,积极加以引导,每一个孩子都是充满希望的。
转眼间许多年过去了,两户人家都有了孙子,儿子们有时会领着自己的孩子来他们这里坐上一会,王牌坊和刘一鸣听着儿子教育孙子的方式好像有些熟悉。
“你看咱3楼的邻居,见人主动问好,画画的好,还会口才,你再看看你,整天就知道玩手机……”
两位老人想制止他们这样教育孩子的方式,想了想,最后摇了摇头,都没有说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