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出门,呼吸一口新鲜雾霾,感觉好像缺了点什么,赶紧补一口豪车尾气,顿感元气满满,带娃向学校进发。
骑车上马路,想遵守交通规则着实不容易,各种类型私家车一溜排开,刚好占满了自行车道,只能尽量靠右,不时躲避下突然或持之以恒逆行的车子。大家都是为了自己方便,所以导致都不方便。偶尔有迎面撞到的,吵吵个几句也就继续匆忙赶路了,送孩子的送孩子,上班的上班,哪有时间为这点小事伤神?何况就算有理的人心里也明白自己还不是经常这么干?
骑个大概三四百米,迎来了预期中的第一次堵车,从一开始的焦躁不安到现在的气定神闲也就用了来回两次的适应时间。右边是个菜场口,左边是小区出口,你直行,我左拐,你路过菜场,我离开小区,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好一番热闹景象。好在路口小,最多堵个一两分钟也就过去了。
再直行一段,到了“低声下气”骑行阶段,轮到我逆行了。解释不解释都是这样一种客观情况:如果不逆行,需要上天桥或者反方向绕路,车程会增加两倍不止,而且不逆行的结果是需要面对接近一半逆行的人们,路同样不会好走。所以没怎么经过挣扎,毅然选择了逆行。走过几次后,所谓的“愧疚”也显得格格不入,低着脑袋靠边慢慢骑吧,自知理亏,不要撞到别人才好。
掐指一算,走到学校要经过四个红绿灯(老以为有很多)。刨去逆行的一段,刨去修地铁的一段,刨去小路口,顺畅的路大概有几百米之多,要知足的。以为这些是困难?图样图森破。各种大型货车、高速路口,批发市场附近斜刺里突然窜出来的大车小车中型车,前后左右防不胜防,无时无刻不在锻炼着你的大脑和手脚灵活度。在这样的外界刺激下,人们精力集中,变得神经强壮,头脑和身体一样矫健敏捷,游刃有余。有情况时,你会看到速度只需减慢一点儿就可以斗志昂扬继续出发,有人甚至会持续加速,以便更快的超车冲过去。汽车司机也无可奈何,久了也见怪不怪,连生气的心劲儿恐怕都消失殆尽——大家都悠着点吧,早高峰就是这样,撞和被撞都不是那么好玩的。
修地铁路段也是牛人云集,最多只能并排通行两辆那么窄的自行车道居然还是有逆行。没办法,想走得动就得占机动车道,后面不满的喇叭声此起彼伏,只好装聋作哑,尽快前行罢了。
每次走到最后一个红绿灯,底气就来了。金柳林学校骑车子的家长们逼停了多少汽车!管你是轿车、大型车、拉货车、架子车...逼停没商量。总跟宝贝开玩笑说:路又被你们学校的大部队强行占领了。一时队伍浩浩荡荡实在太壮观,还有陆陆续续抵达路口的家长孩子车子加入进来。对面明明是红灯,偏偏就有迫不及待的家长带着孩子横冲直撞,然后一些等出头鸟的和意志不坚定的家长似乎得到了某种首肯,跟上;再然后意志较为坚定的家长观望一下,也跟上;最后意志最坚定的家长寥寥无几,傻子似的呆立在路口。曾经我做过意志最坚定的家长,瞠目结舌过几次之后乖乖缴械投降——跟大家一起傻得比较不显眼。
跟大车超大车博弈,所有人都知道危险,所有人又都不怕这种危险,勇敢的拐来拐去,马路上涌现出许多单枪匹马的英雄。每次看到人们倾巢而动、鱼贯而行,我也就不由自主的混迹其中,虽然明明就是拿生命在过马路,却有一种奇妙的安全感甚至优越感。所以这个点儿选择开车到这里是很不明智的。
好在大家早已习惯这种接近疲于奔命的“劳动”强度。习惯是个让人又恨又爱的东西。它可以让你在时间和人群无形的粗鲁的推搡下练就一副金刚不坏之身。哪怕多么恶劣的环境,人们都能最短时间内适应,并以一种尽量舒适的姿态活下去。虽“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其实不光臭味会闻不到,时间长了连自己也会变成咸鱼。然,周围哪位也不像“不善人”啊。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从前宝宝会仰着天真的小脸儿问:妈妈,我们为什么逆行?妈妈,我们为什么闯红灯?妈妈,为什么我们不等他们都过去了再过?我...快哭了。宝贝,有些事等你长大了就算会理解,也不一定都能明白。
问了几次后也就不问了。小手抓紧点,挨妈妈更近点是正事。
为啥不就近上学?家里隔壁就有一所小学,每间教室不也满满当当?选择啊。几害相权取其轻罢了。我们一辈子到底需要面临多少差不多能算得上惊心动魄的选择?恨不得走错一步就会遗憾终生。为了孩子,多少家长和我们一样执迷不悔啊。
好在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只盼着小学上完上中学,中学上完上大学,长大了,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了,路怎么走,自己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