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陪孩子在玩,耳边突然听到一个人在愤怒地打电话“照什么照片,手机不能照吗,手机照好拿到相馆洗洗不行啊,啥照片要花那么多钱啊,照个照片要几千块钱,咋那么有钱……”
语气中能让人感知,他无比愤怒。如果接电话的人在面前,估计一把老拳早就挥过去了。
挂了电话,男人仍在愤怒,和坐在身边的同伴说“两个人,一分钱不挣!花钱有这么花的吗,再这样,不要她了,要她干啥,一分钱不挣,花钱倒是利索。”
借着亮光,瞄过去,看他穿的衣服听他口音,知道他是住在这一带的出租车司机。
看年龄,他们是属于早些年出来,有胆识、有眼光,敢于背井离乡、打拼的一代农民。虽在城市多年,但心理思想依然是老家的。
他们一直保有这样观念,辛苦挣来的钱,可以吃了,不亏;可以买衣服,漂亮好看了,不亏;更可以盖房子,不亏,那是永远的家。
他们是实用主义者,接受不了一些他们认为虚无的,可有可无,没有实用价值的一些消费,比如婚纱照。可以用手机无限的照,干嘛要花那么多钱去影楼照!
他的愤怒和消费观念我熟悉,我们老家一带曾经因为穷而盛产。
不能站在自以为是的某种高度指责他们。如果经历过曾经的那种穷,经历过农村生活,他们无可指责。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骨髓。
但整个事件中,我好奇、理解不了的是那个要结婚的姑娘。
她从小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她的父母,有没有教育女孩如何自重,如何独立,如何过生活等。
都说现在女孩要富养,富养的概念即使理解错,也总归要清楚,连几千块钱的婚纱照钱,都拿不出的男人,还要腆着脸问父母要,你嫁他做什么?你结的是什么婚?
好歹自己也已经大学毕业,基本的道理该是知道的吧。
这个时代,姑娘如果还沉浸在“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思想中,得到的只能是屈辱。
一个女孩子,期望自己成为对方的依附,把对方当作长期饭票的位置上,那么她也只能让别人看不起。
记得之前热播的《欢乐颂2》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未来婆婆看安迪不顺眼,认为她配不上自己的儿子小包总,对这段婚姻百般阻挠。
但是包妈妈没想到的是,在这段婚姻中,自己的儿子才是“倒贴”的那一个,那个哭着喊着非安迪不娶,为了安迪要死要活的,是她的好儿子。
包妈妈问:“你女朋友这么做还想不想进包家?”
小包总抓狂:“包家在她眼里算个屁。”
包妈妈不信,还有儿子搞不定的女人,还有儿管不了的女人?
小包总崩溃:“我在她眼里算个屁!”
因为安迪拥有良好的教育,有自己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她能自己赚钱,自信又独立。
如今的女人们,知道要追求男女平等,但有些口头喊着的平等,依然是依附,依然是渴望被收藏,被养一辈子。
可是,却忘记了,眼下的这个时代,人的价值越发突出,人的自主性更强,不是农耕社会,没有谁能担负起谁的一生。
随着自由选择的机会增多,任何一段感情都可能充满变数,人都要有能力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如果依附于别人,那只能摇尾乞怜,因为两个人之间的地位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
结婚,可以一无所有,如果真的觉得有情饮水饱,后天努力奋斗赚取生活,日后有能力去弥补当初留下的遗憾,本来无可厚非。
但如果事实上是一无所有,还想随心所欲,享受他人享受的东西,去找人伸手要,被人羞辱,就只能可悲了。
还没结婚,已经被对父母强烈鄙视,大喊“不要她了”,未来,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姑娘,醒醒,你结的什么婚,你确定你选对了人!如此需要被搭救,如此恨嫁吗?
自己不独立,没有经济能力,所选男人也如此,是想要结成一对,双双看人脸色,去仰人鼻息吗?
家有女孩的父母,富养的是孩子的眼界,是对生活的认知,是对自由的追求,不是富在依附于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