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先生 2020.2.22 版权所有
接上文,我们来看余下的四节:
4.5 子曰:“(前略)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6 子曰:“(前略)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在翻译分析之前,先大概梳理一下余下的这几节:由于6.7中指出违仁和心有关,所以4.5之中的违仁也应该是指心违仁,而4.6中用力于仁,应该是指用心的某种力于仁,并不是体力、财力、臂力等等。并且,根据刺猬先生对4.1的解释和6.7中的心字,我们可以认为,违仁,就是心不在“仁”的状态,心不违仁就是心在“仁”的状态,也就是孔子盛赞的“里仁”。有了这些铺垫,我们开始翻译分析:
4.5 子曰:“(前略)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5 孔子说:君子就算在很短的时间里也不会违仁的,匆忙仓促之间也必不会违仁,困顿挫折之时也必不会违仁。
这句在说君子的“里仁”状态,君子的“里仁”是连续的,就算是吃顿饭的工夫之间都不会中断。继而说,不论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情仓促的情况,或者人生遇到什么挫折,这种连续性是不会被中断的。这里其实是给“里仁”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连续无有中断,不管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都不中断。
接下来,我们先看6.7,因为6.7的一个结论是4.6讨论的一个前提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7 孔子说,颜回他的心可以三个月不违仁,其他的人一天就不行了。日月至焉的意思是太阳出来或月亮出来,就是早不见晚,晚不见早的意思,不到一天。
这句说明不违仁的状态是很难长久的,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能坚持三个月以上的,显然基本已经达到4.5里所说的君子的状态了。但其他人差得很远,一天不到就不行了。从这句可以看出来,孔子是教了一些弟子去“里仁”,但绝大多数弟子都不行,一天不到就“已矣”结束了。
再来看4.6:
4.6 子曰:“(前略)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6 孔子说:有人能一天之间在“仁”的状态上用力吗?这是反意疑问句,孔子的意思是没有或者很少。这个正好参见4.7,4.7里说绝大多数人坚持不了半天,所以这句确定是反意疑问句,孔子的意思是几乎没有(除了颜回)。但是孔子又说:我没有见过力不足的人,可能有这样的人(力不足的人),但我没见过。这句话象是在鼓励弟子,让弟子们努力去用力于“仁”。这样,引出一个问题,一方面孔子说“里仁”很难,另一方面又说大家都没问题,不会是力不足。关于“力不足”的问题,论语里还有一句和“力不足”相关,就是6.12。
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汝)画。”
这句翻译成白话: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老师您的方法啊,是我力不足。孔子说:力不足的人是走到一半不能继续走下去,半途而废。可你根本不是力不足,你是画地为牢,裹足不前!可以看出孔子是非常反感弟子以力不足为理由而不去练习“里仁”的。很可能孔子也教了冉求“里仁”的方法,但是冉求可能只是试了一下,发现太难了,就以力不足为借口不想学了。但是“里仁”非常难吗?显然应该也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孔子一些弟子都试着做了,因为在6.7里“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说明有其他学生至少坚持了半天。所以,看来“里仁”并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但应该是很难坚持的。我们还有一节7.30,正是说明“里仁”并不难: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句是说,要想达到“仁”很难吗?只要你想做,马上就成了。但是这句后面没有说多数人“日月至焉而已矣”,显然这句目的是鼓励弟子去学“里仁”。
但是怎样“里仁”,这个方法刺猬先生在整个论语里都没有找到具体方法,前面整理所有含有“仁”字的章句里,都没有具体说明,只是有14条关于人的行为的准则,并没有心不违仁的具体方法。但这里的分析可以看出,显然孔子教了弟子一个方法,就应该是“里仁”的方法,并且一些弟子都实践了,只是坚持不了很长时间,并且可能有弟子试了一下就放弃了,比如冉求。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