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热下寒体质
中医常说上热下寒体质,上热下寒体质的人,虽然下身比较寒凉,冬天怕冷,并且手足冰凉,但是上身容易发热上火,由于上焦虚火旺,不能吃热性的食物或者是补性的食物,这样会容易上火。像羊肉、辣椒等等都会引起上热下寒者口腔溃疡、或者牙痛,甚至有些还会出现面部和背部粉刺。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种体质者对如何调理一筹莫展。上热下寒体质者调理有妙招,患者无需过度担心。在生活中可以从日常饮食、生活起居、运动等方面来改善。
二、调理
1、日常饮食
由于现在煎炸的食物比较多,很多人也会很喜欢吃这一类食物,但是,上热下寒体质者,不宜吃煎炸、烧烤食物。
应该以平性的食品为主,例如面食、大米、银耳、南瓜、蔬菜类的茄子西红柿等等,尽量不吃韭菜、羊肉、辣椒。三餐一定要吃热,无论冬夏都应少食啤酒冷饮、生冷硬食物。
2、生活起居
要注意少熬夜,坚持每晚11点进入熟睡状态,此时的十二经络与十二时辰、十二生肖分别相对应的是胆经、子时、鼠。肝胆负责机体的代谢解毒功能,此时人体进入熟睡状态,有利于肝胆经气畅行。
子时一阳初生,不进入熟睡状态的话,人体的阳气不能正常的生发、涵藏,日久则阳气暗耗,下焦更寒冷。每晚坚持用热水泡脚半小时,可以温养五脏六腑,有助于阳气的生发。慎吃西药、打点滴、喝饮料,以免加重肝肾的代谢负担、造成毒素累积。
3、经常运动
据调查,90%的女性有上火下寒现象。上火下寒的典型症状是,稍微吃点辣的或者羊肉就会上火,出现口腔溃疡或者牙龈肿痛;天气干燥时,容易出现口鼻干燥,甚至干咳;熬夜加班,脸上就冒痘痘;心情不好的时候出现眼睛干涩、红肿等。上火的同时,却出现宫寒、痛经等明显的寒性症状。
三、寒从哪里来
第一类,虚
有些女性先天脾胃虚弱,整个身体都阳气不足,阳气不足身体的能量就运动不开。具体症状参见林黛玉,她就是典型。
第二类,作
现在流行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不少女孩子因为受不了夏天的炎热,常常会吃一些冰淇淋、或者加冰的水果沙拉,身材好的女孩子还会穿上露脐装、露背装等等单薄的衣服,这样的打扮被称为痛经装,会让寒气更有机会侵入。
第三类,把水果当饭吃
有人问水果为什么不能当饭吃?其实这个问题要分为两个层面来回答,首先,《黄帝内经·素问》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意思就是真正滋养我们的是五谷,就是米饭面条小米粥之类的主食才能被人体最好的吸收。以水果蔬菜当饭吃,就缺乏五谷的养分了。
其次,水果,蔬菜,多为寒性,吃太多,脾胃就受寒了。人体的脾胃坐镇中央,“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相当于伤到了能量产生的源泉。
而且,在三伏天,人体的阳气在外,内里本就虚空,这时寒气毫无阻挡,长驱直入,伤人更甚。
现在你该明白,你是上热下寒吗?调理上热下寒,首先要化开寒,然后是引火归元,这样做,才不会越补越上火,越清越寒凉。
四、热该如何排解
首先要化开寒
寒为凝滞,就是说寒气让身体内的能量运动受阻,只要先动起来,寒热才能交通,心肾才能「交泰」。艾灸神阙关元穴是个很好的方法,先把寒气驱走,才能把热引下来。还可以长期喝姜糖水,都是方便有效的方法。
其次要注意“引火归元”
火是引燃了,但是没有往下走,这是很多人反映暖宫后「上火」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注意,艾灸神阙关元之后,还要艾灸足三里和三阴交穴,把热引下来,这样全身的气血才能有效运转起来。
然后才是“清热解毒”
中医常用的桑叶,菊花,金银花,竹叶,瞿麦等,都有很好的清热作用,去药店买点这些常见的药材,感觉上火,有烦热的时候取上述草药三到五克开水冲服代茶饮即可。喜欢甜味的可以加冰糖或者蜂蜜。
只是要注意,清热的同时要去寒。好多妹子发现脸上起痘就拼命的清热解毒,用很多凉药,使身体下焦越来越寒,痘痘也越来越厉害。有了艾灸,姜糖水等温暖后才能清热,才会有好的效果。
总结:上热下寒是现代很多人都有的症状,不少人夏天出汗,常常为上身出汗,下身出汗较少,这样的情况也需要注意,那么,上文中关于上热下寒的调理办法,各位一定要在生活中用起来,将自己的身体调养好,避免疾病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