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看场电影
为《三块广告牌》做个免费广告

为《三块广告牌》做个免费广告

作者: 奔跑吧陈鸿斌 | 来源:发表于2018-03-07 17:34 被阅读0次
《三块广告牌》

3月5日,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凭借《三块广告牌》中饰演的米尔德雷德一角,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众多卖票平台也把卖点集中于这位神奇的女主角,那么她在影片中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少量剧透,烦请包涵……)

1. 米尔德雷德,一个寻找奸杀爱女真凶的母亲

故事发生在密苏里州的一座乡村小镇上,单亲妈妈米尔德雷德的女儿,死于一年前的奸杀案,怀疑警方不作为,米尔德雷德租下小镇路旁的三块广告牌,分别写道:

爱女惨遭奸杀!

为什么还没抓到凶手?

这是为什么呢,威洛比局长?

这,这是“反抗+悬疑+犯罪”的题材呀,多么劲爆的背景设置!就在我以为可以享受抽丝剥茧寻找真凶的过程时,被导演狠狠打脸,哦,这原来不是一部侦探片,是一部“纪录片”。记录了女主租下三块广告牌之后,小镇上自然发生的事情,不聚焦于案情如何如何,而是重点在于影片中的人物对于各种事件的反应,啧啧,充满了戏剧和真实。

在广告商面前的米尔德雷德

2. 米尔德雷德,一个好坏并存至情至性之人

罗胖说,想把对方还原成一个立体的人,有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方法:

看他跟周边的关系。

我看了一圈,发现她身边的人物基本都是好坏参半。

女主对于女儿的不幸既愤怒又懊悔,因为女儿被害的部分原因是女主个人的执拗与暴戾。女儿交了一群狐朋狗友,当妈的想教训两句,却被女儿怼回来:“我变成这样不负责任还不是有样学样,在我小时候你就喝着酒、开着车,载着我和弟弟,不负责任。”

而被印在广告牌上的威洛比局长,囿于证据缺乏,无法推进案情进展,本身并非一个腐败官僚,何况早已身患绝症,并且深得小镇民心。万般无奈,结果用遗书向女主道歉,向家人告别,鼓励下属继续追查。

面对威洛比局长

狄克森就是局长的下属,不但有暴力倾向,还满嘴种族歧视的调调,晚上酗酒嗨森,白天习惯性把双腿搁在办公桌上看杂志度日子,无数次找过女主的麻烦,但在经历威洛比局长遗书的鼓励后,他心中的正义火苗又被点燃了。

负责租售广告牌给女主的广告商,一方面迫于警局的压力,不断向女主索要租金,但同时又严格遵守市场规则,收钱办事,顶住警察的压力不撤回广告。也因此被狄克森暴打,甚至从二楼窗户丢下。后来,当他看到狄克森因严重烧伤和自己在同一间病房后,虽然愤怒地拒绝对方道歉,但最后还是递给他一杯果汁。

女主本人更甚,一方面忍受着丧女之痛,忍受着丈夫的暴力并且和年轻的女人在一起,忍受着执法部门低效的运作,忍受着小镇居民对她三块广告牌的议论纷纷,另一方面对企图伤害自己和儿子的牙医及学生进行猛烈反击,对强行联想、避重就轻报道的媒体破口大骂,对执法不力的愤怒转为火烧警察局的行动,却在投燃烧瓶之前反复打电话确认警局里边没人,以防伤人性命……

真的无法简单地说,哪个人物是好是坏,如此好坏并存、至情至性。

火烧警察局前的准备 对失实报道的记者破口大骂

3. 米尔德雷德,就是现实中的你我

仅仅关注画面,你就能从人物的每个毛孔中感受到导演强烈的表达欲望。老话长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悬案未决,民众怀疑国家机关,公信力缺失;

想要保住公家的面子,说你有罪就是有罪;

媒体竭尽所能捕风捉影,只在于观众的注意力,却不愿关注真相;

男人口口声声说为了这个家,却管不住自己泛滥的博爱之心;

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却人人鄙夷别人的肤色、出生、外表和性取向;

善恶边界如此模糊,每个人都有不愿透露的小黑暗。

我一直有个执念,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无论是电影、音乐还是书籍。所以,我几乎从来不在电影院吃东西,即使是所谓的爆米花电影,我喜欢带着情绪去和主角一起进入画面,感受真实世界中难以遭遇的跌宕起伏,这种“体验”本身就足够精彩了,如果可以从中收获一二,那是锦上添花。

很庆幸,在播放《三块广告牌》的影厅里,很难发现边看边吃东西的观众,多数人不知不觉地,会对它肃然起敬,至少观影时坐在我前面的大姐就是如此,她后来索性上身离开靠背,笔挺着身子看了半小时(最后我实在没办法,只能婉转提醒她影响到后排观众了)。

这一次,《三块广告牌》:

用貌似轻松诙谐的节奏描述了一个沉重的案件;

用不断寻求真相的女主塑造了多个双面的形象;

用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揭示了众多无奈的现实。

它值得被认真对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三块广告牌》做个免费广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qs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