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前有本书貌似叫《你以为的你以为就是你以为的那样么》,名字很拗口,但实际上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也可以套用这个公式,而成为我标题里的样子呢?
前几日去郑州参加了“中国首届青少年生涯教育高峰论坛”。主办这个论坛的老大是我在新精英咨询营里的同学,杨总是一个长相特普通的人,不帅,但这幅长相一点儿没影响他成为成功人士!四年的时间,深耕细作,几百万打造的品牌,他自己也一度抑郁,能走到今日实属不易~论坛邀请了业内大咖台湾的金树人、黄素菲老师,香港城市大学就业指导处陈𣘼年老师,以及国内在生涯教育领域走在前端的部分学校的校长们莅临。一天半的时间实在太短,大家郑州生涯论道,共同探讨如何从生涯教育出发,让我们的孩子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提前为人生做好规划。生涯规划是对意义的探索,而不仅仅是职业规划。通过生涯教育,我们的孩子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走自己喜欢的路:)
今儿儿子转给我“知乎”上的一个讨论关于“成都瑞瑞成长”的一个热议,这是一个被父母“规划”的“极好”的例子… 瑞瑞的爸妈都是德国海归,孩子上了二年级后就不再去学校读书,理由是学校的课本是30年前的,我们家的孩子需要与时俱进。现在的瑞瑞已经有了N多个成就,完全看不出来是一个仅仅只有十岁的孩子… 当然这种规划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别人的生活不去评判。
我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完全不同的见解。在这个VUCA时代(Volatility 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 复杂性、Ambiguty 模糊性)已经给了我们的心智成长各种挑战,心理成长/进化完全追不上时代的飞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也应运而生。就孩子个人发展的角度,我还是喜欢什么年龄、什么阶段就做什么事儿,父母的成功不应该仅仅锁定在孩子的成功上。
记得儿子八岁的时候看到两个好朋友都学钢琴,他也说要学。老师是从上海音乐学院到嘉兴周末教课的,时间有限,本来已经收满了学生。小鱼同学硬是抱着老师说“我真的很喜欢弹钢琴,您就收下我吧”,老师感动的不行,愣是劝退了一个四岁的孩子,收下了他。我对老师的要求很简单,弹琴指法正确,不用考级,善待他的兴趣… 我只希望哪天他不开心了,音乐可以称为他缓解压力的一个方式。弹了三年多,我看到跟他一起学的孩子都基本考了八九级,我开始不平衡了,总是觉得老师没有考级压力不认真教,所以决定小鱼也要考级… 从那以后,儿子明显动力不足,加上小升初的压力,开始越来越不认真练琴。当时怀孕的我实在忍受不了他天天砸键盘的练琴声,最终我们放弃了四年的钢琴学习。
下面这张图是早上小孩发给我的。自去年高考结束后,人家开始把钢琴学习捡起来,五线谱已经看不太明白了,但并不影响他的兴趣。到了南半球,他的钢琴弹奏成了他多次聚会可以“显摆”的特长,自信再次找到他,而他也在自己的生涯探索中再次添了一笔重彩。
自己用生活费买的电钢琴 每天坚持练习不得不说我是一个另类的妈妈,20几年在外企,我的教养方式几乎西化。作为俩孩子的家长,我相信孩子每个阶段都有需要关注的点(核心需求),错过了任何一个都是成长中的缺失和遗憾。所以,不要以为你为孩子安排了的就是最好的,“有一种减肥,是妈妈不觉得你胖”,“有一种饿,是奶奶觉得你没吃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