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语

作者: 莎爾德 | 来源:发表于2020-01-08 09:06 被阅读0次

我是一个不喜欢交朋友的人,更确切的说是: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的人。我不喜欢主动交流没有任何复杂或者不友善的原因,只是自己不知道说什么而已。

可能,有人会说:你的不知道说什么,就是不善言词。不,不是这样的。我曾经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不想和同事等人攀谈。思考后得出两个原因:第一,没有共同语言,我对同事口中的话题都不感兴趣,也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第二,由于自己的真实,每次开口似乎都得罪了某些人。

前不久,我、同事、领导三人在一起探讨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同事写的,文章是一篇故事,在这个故事之中有一处不合理的情节。领导便在本次的探讨中将其提了出来,提出来后,我表示赞同,并在基础上又说了几句,就这样,我把人给得罪了。

在事情发生时,我并没有感觉自己“失言”,觉察到自己失言的时候,是在等大家都回到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我们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室里有三个人)。我同事是一位比较喜欢聊天的人,平时都是主动找我聊天的,可是在探讨会议结束后,她就不再像以前那样主动和我说话了;我几次试探是不是我想多了,其实她在忙。答案是:她就是不想和我说话。如果我主动和她说话,她会用“嗯”“是”“不是”等简单的词作为回应,这时候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我得罪人了。

在探讨会上,我只是单纯的发表了个人意见,并没有夹杂其它情感或者想法;但是却认证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推想一下同事的心理,她一定觉得我是个马屁精或者是个小人吧。如果换位思考一下,我也会心理不舒服,也许是因为不愿意自己的文章被他人指指点点吧,就像不愿意听到他人批评自己的子女一样的感受吧;或者是感觉丢了面子。总之,如果我是她,我也会不舒服,只不过我不会像她一样“记仇”。

适当时候说适当的话,应该是当今社会的生存法则,随性、坦率的直言的时代似乎已经走远了,或者是我生错了阶层,应该生在一个由心胸豁达的人构成的阶层。

先秦以前,说话是门艺术,是纵横家才有的艺术,是纵横家游走在诸侯列国之间的艺术;而如今说话也是门艺术,是游走在办公室之间的艺术。

我想我的不善言词是肯定的了。如果世间有“直癌男”,那我就应该是“直癌女”了。由于我恐惧与别人交谈的后果,所以我只能少言。每次与同事见面都是以“早上好”“吃完了吗”“吃的什么”等短语开始,也是结束。

因为少言,有人给我披上了“高傲”的外衣;因为少言,我成为被孤立的对象;因为少言,我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相关文章

  • 三思而语

    我是一个不喜欢交朋友的人,更确切的说是: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的人。我不喜欢主动交流没有任何复杂或者不友善的原因,只是...

  • [每日碎语]三思而争

    很多时候,不论是争论还是争其他,过后想想,木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 遇事冷静,三思而行。

  • 提醒语

    口是伤人斧,言是伤心刀。 出语需三思,责人要有度。

  • 三思而前行

    ——汪国真 决定了的事,别轻易放弃,但是需要不断的改善,那么成功也就唾手可得了。 下定...

  • 三思而不行

    有关于这个论点,之前看过很多鸡汤文,干了一碗又一碗,还好没被毒死。大多不外乎“如果一件事情值得你思考犹豫再三,那么...

  • 三思而不行

    今日读《论语.公治长第五》,里面的一个论点吸引到我,文中所述一人季文子,鲁国在任大夫33年里因凡事谨慎小心,做事三...

  • 三思而说

    刚刚又只顾着一个劲说别人这啊那啊的,习惯性说风凉话,风凉话是很讨人嫌的,我自己也有切身的体会,但还是不自觉就说出来...

  • 在三思之后,还要具体去实践以观察真实效果

    世法哲言 十三 凡事应三思之弗觉,体实而再行之,不可闻言而从,亦不可听之否虚,三思之下实施...

  • 2017-10-21

    猫言猫语话“三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庸之道:喜恶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就...

  • 读国学经典摘记

    以下摘自《孔子家语,颜氏家训》一书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儿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思而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uj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