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件事情背后 ,都有其商业逻辑。这里说说饭店吃饭时看到的几件小事。
沙漏计时
在云海肴吃饭时,每次点完菜后,桌上都要放一个28分钟的沙漏,如果沙漏漏完还菜还没有上完,云海肴会给你一张20元的现金券,当场可用。
这一个小小的设计里,有不少的学问。
首先,通过设置时间限制,提升了上菜速度。驱使云海肴会持续优化流程,先点餐先上菜,快到28分钟了,加急处理。28分钟的沙漏,可以慢慢替换成25分钟,20分钟,18分钟,15分钟等,这是一个持续优化的效率提升的过程。
其次,雇佣客户,让客户监督员工上菜速度。如果云海肴只是要求员工在28分钟内上完菜,如何实施呢?派人督查?这里很巧妙,让客服监督,彻底解决了监督问题,并且自己不出力,360度无死角。
再次,让客户的等待不焦虑、没有不愉快。等菜的客户有时期待上菜慢一点,好拿到那20元的现金券。原本一件让用户抱怨的等餐变得让用户欣然接受。
这个机制背后,是整个就餐效率的提升。就餐最看重的是翻台率(翻台率指饭店一天内每张桌子平均的使用次数,翻台率和利润成正比),如果上菜这个环节时间压缩,翻台率和利润会随着上升。
给学生发非高峰期就餐折扣卡
那天还在学校的妹妹大气的和我们说,可以下午请我们去吃海底捞,因为学生下午就餐可以打6.9折,就餐时间是下午2点到5点,或晚上22:00后。
这个活动,也有其背后的商业原理。
这里,先说说,就餐的一些现象。一般饭店,中餐时间(11:00-14:00)和晚餐时间(17:00-21:00)人员最多。如果你饭店有人排队,基本上后来的客人就会选择其他家。不管你翻台率多高,在有限时间里容纳的客人总数总是有限。
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呢?让更多的人就餐呢?
一个有效的办法是让部分用户在非就餐高峰去就餐,并给予高折扣力度刺激。
什么样的用户愿意在非就餐高峰去就餐呢?这要给就餐用户分层。
就餐用户一般分为对就餐时间敏感的用户和对就餐时间不敏感的用户。
把对就餐时间不敏感的用户筛选出来,给予高折扣力度,在非就餐高峰来就餐。让对就餐时间敏感的用户,在就餐高峰全价付款。
所以就有了这个活动。
据说这个活动只针对大学生。为何只针对学生,预计你们猜到了,因为学生对时间不敏感,学生有大把的时间,学生的时间相对不值钱。这是简单而高效的用户分层方式。
这么一个活动开展,就餐时间从原来的2个就餐高峰六七个小时,变成了全天。
上贴着厨师编号的菜
上次去湘芙蓉吃湘菜。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盘菜上,贴了一个小条“xxx号厨师为您服务”。一个小条背后大有学学问。
这是一套溯源机制,当出问题时,如菜不好吃时,可快速找到该做菜厨师进行反馈,并解决问题。
这是一套反馈机制,哪怕你要求不重新做,你对该饭菜的意见可以准确反馈到该菜的厨师这里,方便后续的优化迭代。
这是一套考核机制,当一个厨师的菜反馈的多时,说明该厨师确实存在各种问题。方便绩效考核、针对性培养或走人。
当实施这套机制后,菜越来越好,用户越来越多。
真正的用户思维。
每件事情背后 ,都有其商业逻辑。留意身边的现象,挖掘身边事物的本质,你会发现处处皆学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