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小札 . 讀《史記》小感

小札 . 讀《史記》小感

作者: 閒齋 | 来源:发表于2017-08-23 02:41 被阅读0次





 司馬遷自言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壹家之言”。初讀時只覺此話乃著書者理想之言;稍年長些,又覺是文人史家自負之語;至近日,恍然大悟,妙理得開得大自在。

“究天人之際”實際上是告訴讀者,《太史公書》首談人生社會哲學;“通古今之變”乃是要探討古今興衰成敗、新陳代謝之歷史規律;“成壹家之言”便是要開壹家之文體語言及敘事寫人之體例,既文學。

後唐宋之世有韓、柳、歐陽、蘇等公倡“古文運動”,具體而論,實是要效法司馬之文章筆法,古文之古,乃古司馬式也!由此觀之,中華文明之經線,自《尚書》而《太史公書》又《漢書》、《後漢書》及《新唐書》、《舊唐書》;此中“書”之要義,非獨名目而已,頗有深寄。自元人脫脫著《宋史》,後世不再言《書》,此中妙趣,不可不察。

再者,魯迅先生言“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便是從側面證明《太史公書》其文學價值,而魯迅之不足,受限於自身,魯迅本人乃文學家,其眼光乃文學家之視角,故見得《太史公書》詞采章句之妙,又博學,亦見史學之成就,未見社會哲學的道。

又,《史記》之名目,篡改於後之學者,《太史公書》才是初名,且為司馬公自謂,故其中區別、妙理,非後人能解,亦絕非名目之別,此中內涵,唯著者知。此其壹。

“究天人之際……成壹家之言”亦司馬公自謂,故最能彰其著書之緣由旨意,今觀之,實無壹字虛言,皆大綱要爾。此其二!

《尚書》之於華夏古今文章之源流,不可否,而今人視其為公文之體例範式,此種說法,未免偏頗,甚謬。《太史公書》得其最要,乃為司馬公立史、立言之本也!

司馬公又以畢生之心血著此書,故《太史公書》出於《尚書》而發揚其正氣剛建之要,又揮發以司馬公壹家之言,總結先秦文化,實豐腴而實在,於哲、史、文皆可當後世文章之祖也,如此說,不過。此其三!

以上所言,粗略之感,分享,意在探討,望觀者不吝!

-------- 丁酉荷月 . 杭州 . 邀月堂 . 陋室南窗


欢迎朋友探讨,赐教!

相关文章

  • 小札 . 讀《史記》小感

    司馬遷自言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壹家之言”。初讀時只覺此話乃著書者理想之言;稍年長些,又覺是文人史家自負之...

  • 札記打卡——讀通札記(1866)

    讀文白對照本《讀通鑒論》之《卷15》,感:1、札記打卡。通覽歷史,俯瞰古今,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竊以為非。讀...

  • 記功忘過——讀通札記(507)

    讀《讀通鑑論》之和帝篇,感:1、記功忘過。通覽歷史,俯瞰人生,宜抓大放小,記功忘過;不可苛査為忠,眥睚必較,官逼民...

  • 九年讀通——讀通札記(1)

    讀《資治通鑑》有感:1、讀《通》札記。《資治通鑑》,簡稱《通鑑》,北宋司馬光所著,294卷,編年體史學鉅作,與太史...

  • 讀史有主——讀通札記(1514)

    讀文白對照本《讀通鑒論》之《卷16》,感:1、讀史有主。通覽歷史,俯瞰古今,忘記歷史,意味背叛;迷信歷史,裹步不前...

  • 歷史現在——讀通札記(906)

    讀文白對照本《讀通鑒論》之《卷十二》,感:1、歷史現在。人言: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再言:讀史,可知古今,可明事...

  • 敬畏讀史——讀通札記(602)

    讀柏楊白話本《卷五十九》,感:1、敬畏讀史。國學大師錢穆言:身為國人,當精通國史!革命導師列寧更言:忘記歷史,意味...

  • 讀史自勉——讀通札記(742)

    讀中華點校本《卷七十三》,感:1、讀史自勉。人言:歷史驚人似,只是人不同!再言:聰明人汲取別人教訓,明白人吸取自己...

  • 讀史有感——讀通札記(597)

    讀中華點校本《卷五十八》,感:1、讀史有感。國學大師錢穆,《國史大綱》言:身為國人,須精讀國史,且心懷敬意!竊以為...

  • 讀史修行——讀通札記(584)

    讀文白對照本《卷五十七》,感:1、讀史修行。人言:文史哲一家親,儒釋道不可分。竊以為是。太史公司馬遷《史記》,史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札 . 讀《史記》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wr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