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人眼里,好像每个人都是一夜长大的。有时常常觉得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很无力,岁月终会让每一个人都成长,只不过一路走来唯有自己知道这条路的景色如何。但无论父母性格、家庭环境或者智商天赋有怎样的差别,每个人都是在挫折中越变越强的,无人幸免。
无论一个人有多强自愈能力,成长中的痛苦似乎是一种必然。其实,对于这个观点,我心里是很笃定的,但毕竟一个人的视角难免短浅,所以我总是在想,这个世界有一种无痛成长。
答案是:没有。
有人说人学会随遇而安、无欲则刚,就可以过得满足,知足常乐,也自然能快乐。但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反例。我以前的一个发小,一直默默无闻地过着平凡的日子。他高中就退学打工了,但我每次回老家都会去找他玩。我们在一起聊天,大多只是家长里短的闲话。以前,我羡慕他没有升学的压力,不用承受父母过多的期待。但这几年,我发现他总是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跟你不能比,无论是我说起生活经历,还是对未来的向往,他都把这句话作为回应。我才知道,这样的生活不是他的选择,而是他被生活选择。有些苦,只是不为人所见而已。时间久了,连她自己都相信生活就只能是这样了。
高晓松好像就是这样一个人,有一段日子特别喜欢《晓松奇谈》。不是被那些趣事吸引,而是他的讲述里总有一种生活拿我没什么办法的自信。那些听起来很难也很苦的日子,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就觉得好酷。伊能静在一次访谈里讲起她曾经迷失的时候去印度参加觉醒课程之前,高晓松跟她说,有什么大不了的非要去印度,喝个酒,吃个肉,睡一觉就过去了。
这是对人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一种潜心钻入痛苦去寻找答案。另一种,是把痛苦消融在世俗的喜乐里。看起来后者比前者简单而轻松,所以很多人选择避而不谈,用忙碌的工作生活或者新奇的感官刺激让自己忘记生活中的苦,却不知道真正能够在这个世界里玩的人,无不经历过刻骨的痛楚。
没有人天生就能看破。你从没看见过、经历过的事,没有资格宣称自己已经看透。有很多痛苦是连自己都看不见的。所谓神经大条、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的人无法摆脱痛苦,大多数人只是让自己变得麻木。
人生在世,有两种痛苦,物质生活的苦和精神世界的苦。即使没有前者,后者也难以避免。
人的精神难免受苦。基督教徒相信人生而有罪,佛教说人有八苦。即使没有信仰的人,也难免对人生产生疑惑。从心理学上来说,人有这种需要。不少心理学理论都在谈论需要,比如弗洛伊德,比如马斯洛。几乎每一种都提到人除了生理需要,人都有精神需要。
世上有没有一种无痛的成长?在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中读到了关于苦难的意义,颇有感触。他提到维克多·弗兰克创立了一种意义治疗法,是弗洛伊德、阿德乐之后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的第三学派。弗兰克在二战期间,曾被关入奥斯维辛集中营,他写了一本书叫《活出意义来》。他提到一种“存在的挫折”。对意义的追寻是一种人类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所以人难免会受苦。
可见,无痛成长并不存在。但或许换一个角度,除了探寻有没有无痛成长,我们应学着该关心痛苦之于成长的价值。
是的,痛苦本身就有价值。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没资格谈论成长。不过痛苦并不可怕,有一天我们都会发现,那只是稀松平常的事。只要我们愿意坦然接受痛苦带来的教育意义。
那就是,我们看待痛苦的方式,那是弗兰克所称的“最后的内在自由”。痛苦再也无法带来人生里的成就,你也无法因为痛苦而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痛苦,让你明白,有一种心灵上的成就,超越生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