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的本质,在于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简而言之,知识付费是让知识的接受者付出相应的成本。
从2016年开始,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让内容付费渐渐成为时尚。后来知识付费的队伍迅速庞大,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拎着知识迎风而起,如今,各类课程和咨询已经铺天盖地,这意味着普通人再也不用因为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没办法学到想学的东西了,但同时琳琅满目的知识商品也让学习者挑花了眼。
而更为普遍的现象是:买的课程多了,大多数人却也越来越焦虑了。
因为想快速变厉害,也想成为比人口中的“逆袭人物”,所以买了很多课。但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家庭琐事较多,无闲暇及时听课复盘,又或者执行力不够,导致有的课浅浅一听,听过即过,有的课只听了一小部分就被搁置,甚至有些课买来“躺”在手机里自始至终就没有碰过。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感慨,买了那么多课,依旧找不到个人定位,依旧迷茫不知所措。此为焦虑之一。
互联网时代,总有营销做得好的人,因此也不乏实力一般却想借此收割韭菜赚无良的钱的人。这些人准确明白地知道用户的痛点,收着高昂的会费,却做着低质量的服务。致使不少消费者内心产生不平衡感,觉得课程无用,又或者觉得自己无用。此为焦虑之二。
我亲身遇到过一位“老师”,宣称自己的咨询价值xx,非常值得。于是很兴奋爽快地付了咨询费(100元之内啦)和她说了我的想法之后,她回了我十几条语音消息,在我看来,对我来说,内容的价值几乎为零,自称“老师”却两句话离不开“我觉得”,当然并不是说不好,但是她说到的某一点不可能,我早就实现……最后她还问了我关于定位的问题,我也很认真地编辑了相关内容,然后便没有了下文。后来她在朋友圈称自己做了几百个咨询,每一个都是付出了200%的精力。
我没有评论什么,但在心里,已经默默地将她列为不值得学习一族。我承认在某些方面有的人的确做的不错,也通过了一些方法达到了很好地目的或效果,但每个人的认知都有限,不能因此就以偏概全地说自己精通所有渠道引流或变现。
种种事例,最后所有的焦虑回归自身,得出的结论便是自不如人,在强烈地想变好和害怕无结果的起步之间徘徊不定。此为知识付费带来的最大的焦虑—知识恐惧。
❤
时代在发展,如果因为害怕而不去顺应或紧跟,难免会被社会淘汰。但如果我们在紧跟之前多一分理智的思考,也许就能少走不少弯路,少跳一些坑。
在准备培养自己的特长或专长之前,不妨好好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可以追溯到童年少年期的爱好,将它们一一罗列出来,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最想拾起的东西。如果依旧没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就去知乎,微博或公众号寻找你的榜样(你最想成为的人),她们在做些什么,哪些是你能够做的。
如果目前经济拮据或还不想这么快买课程报名,那就自己先买相关的书籍学起来,自学初期会能看到自己从不懂到懂的进步,但很快也会达到自己的瓶颈期,这个时候找一位带着你的老师还是有必要的。
找到老师之后,我们要做的,不是挑刺,不是鸡蛋里挑骨头,既然你买了她的课或拜她为师了,那就请选择简简单单地相信她,她可能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但至少她在这个领域是比你成功的,经验是比你充足的,资源是比你广的,她做到了你没做到,这本身就值得学习了。
我不反对买课买服务,也不反对屯课,毕竟我自己也做了课程,也做了小的打卡社群服务,也买过很多的课。但自己买来的任何东西,都是付出了相应的金钱的,不管大钱小钱,都要让这钱的价值最大化,即好好地把课学完,自己实践起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未来的憧憬每个人都会有,当能力不足以支撑欲望的时候,就去提升能力,当运气不足以让你和普通人或大部分人步调一致时,那就做好当下,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件事都值得被认真对待,也都将成为未来的人生财富。
end
我是萌果,96年姑娘,终身学习者
画走心的画,写走心的字,活成喜欢的模样
知识付费那么多次,你却越来越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