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材

作者: 寜國府人啟程 | 来源:发表于2018-07-30 00:01 被阅读598次

          去年底回乡就已经听到鹭鸶的叫声,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响彻云霄,也响彻山谷。在这片青天白云下,在这块土地上,我出生的地方,生养的地方,还有一小块土地,是我最后的归宿。我这个年纪本不该说这些,可是生死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刻。我们应该敬畏生死,善待众生。

          三年前得知我有了墓地,当时四十不到的我感到既惊奇又好笑。其实不过早知道了而已,这并没有什么不好,这世界还有什么比生死更重要的?我看没有。前些年村里把山都卖给老板做农家乐旅游,年老的村民跟老板说,我们把土地都卖给您,那么我们死后总要块墓地吧,不至于我们都安葬在公墓吧?老实的村民说出了大家的想法,淳朴善良的村民感动了老板。于是老板在石头山附近辟了块土地作为全村大几十口人的墓地,据说有名有姓,做的蛮像样的。一直想去看看,可是一直没去,毕竟那块土地太熟悉了。

    寿材

          自从十六岁辍学在家,年底跟随父亲学漆匠,第一次出门做手艺就是漆棺材,那户人家不太懂规矩,把棺材从阁楼上放下来,头朝大门架在两个长板凳上,父亲跟我说弄错了,活人棺材头是朝里面的,只有人死了才朝外面。父亲将错就错和我把棺材漆的妥妥的,主人很开心,父亲又将棺材头画的龙飞凤舞,令我受益匪浅。那户主人过了很多年也好好的,并没有因为棺材头朝外就不好,后来我来上海后回家还见他好端端的。在家乡人过六十满花甲,就可以考虑身后事了,革一口棺材放在家里,也算喜事一桩,革好棺材大摆宴席庆贺一番,有女儿的话,棺材两边四只铁环少不了女儿女婿花钱请人订上,还有里面的九斤四两,所谓九斤四两就是九斤四两草纸而已。

          那年底第二次漆棺材是小河对面吴家一户有名望的人家,这户人家很清贫厚道。当时两位老人已近八十,老先生是国民军营长战败回乡,各种运动自然没少吃苦,基本不提昔日往事。早年老夫妻二人平日里靠卖茶水为生,在村路口搭了间竹屋,老先生会与人收吓画符,据说大热天他家从来没有蚊虫,都是他画的符起的作用,每天清晨他会把符揭了,让蚊虫出去吃新露水,年年如此。虽然他家清贫,可对待手艺人极其尊重,至今令我难忘。

    寿材

          第二年父亲远游,我自持有点漆艺,也能在乡间有口饭吃。每日不是农耕,就是读书,偶尔有人知我父亲大名,来找他做手艺,父亲即不在,我自然仰仗父亲之名吃点百家饭,漆过各种家具、门窗,还有一次漆过一个佛龛。自然棺材一年总遇到几副,听说木匠革好棺材,会躺在里面图个吉利,消灾避难,在今天听了您一定匪夷所思。我在漆时,也会打开棺材盖看看里面,其实跟家具差不多,只不过看起来庄重一点,形制与构造确实有些别致,这是几千年的文明,是生死,更是传承。古代帝王自从他当皇帝的第一天,他地下的陵墓也开始大兴土木了,寿命长的帝王通常陵墓更大,更加金碧辉煌,陪葬的东西也越多。普通老百姓要等到花甲以后,虽然这之前他辛勤劳作,可能造了几间房子,做了些大事业。最后属于他人生完美的作品,还是这口棺材。

          小时候去外公家,在土地河有家棺材铺,那个老板是个木匠,只做棺材,一年到头做不完的棺材,一个个白榻榻的棺材陈列着,等待客户挑走。而挑走棺材最好运输方式就是板车,一口棺材放在上面再合适不过了。从小在外公家就见一口鲜红的棺材架在阁楼上,是母亲的外公用的。老太公活到九十三岁才用,我想在他们何村今天也没有人超过他的寿数罢,棺材在当地又称为寿材,名符其实。

          外公六十多岁时也革了一口棺材,二舅漆的,外公听说我会画几笔,很想让我画,可是我一直没有画,我觉得这点小伎俩在外公面前班门弄斧,不好。后来外公谢世时,由于当地大兴火葬,外公终是没有睡进那口棺材,父母请人订的四个大铁环也没有让棺材被抬起来。外公没有盖棺论定太遗憾了,现实太残酷了。那些年当地政府提倡火葬,弄得人心惶惶,尤其老年人。合肥的祖母当时都有想法,希望在她去世时葬在宣城,因为宣城丘陵地带,山高水长,地广人稀,哪里黄土不埋人,何必斤斤于那点土地。可是后来政府的倡议,百姓纵有百口也难逃政策的强权。有位老太太听说火葬吓得不行,天天睡不着觉,她想不通火烧在身上多难受,终于一天她纵身跳下青弋江,家人历经艰辛把她尸身找到,老人家仍然没有逃脱被火葬。这还好,不算太恶。更有丧尽天良之事,有夜间偷偷土葬者,过几日被发现,竟然被掘墓撬开棺材,尸身上倒上汽油现场火烧……

          今天朋友圈看到江西各地抢棺材事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透明下,数亿微信人监督下,暴行还在发生,不由要问,这个社会怎么了?社会生病了,病得不轻!火葬,土葬理应顺应民意,不能政府说怎样就怎样,如果不是背后的丧葬利益,政府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民施暴吗?话说回来,个别地方根本就没有达到火葬的要求,比如公路设施、殡仪馆的规格、公墓管理,过度开发等等。与民争利也就这么回事了,与死人争利天理不容。如果把施政重点,把资源放在民生工程上多好,比如全民免费医疗。比如教育、养老。

          从挖坟运动到平坟运动,再到今天的抢棺材运动,是一部血泪史。

          说深刻了,太沉重。还是略说印章方面见闻,在上海接触这个行业二十多年了,不敢说见多识广,有些事遇得多了,也算长见识了。一直有人在找“小棺材”的东西,通俗点讲就是印章盒,它是红木盒做的,一头放印章,一头放印泥,抽拉的盖。前些年更是见到形如棺材一样的印章盒。客户群体主要是上海人、台湾人、香港人、更有甚者如日本人,可见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注重生死这件事。我这个人没出息,出境只去过香港,个人觉得香港蛮神奇的地方,魔幻的危楼,阴雨的天气,那日我游走于摩罗街,正好是中元节,竟然看到棺材铺,各种名贵棺材,一种恍如隔世般的感觉,这情景至少二十多年不见了,竟然还是在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香港。

    寿材

          去岁末萍俊老师托我给他的王福厂《千字文》做个木盒,我把萍俊老师给我的尺寸转发给做老红木家具的谷凯兄,不过月余,谷凯兄送来楠木盒,做的极其精致,棱角的线条,平面都极有质感。一日萍俊老师携原作如约而至,他一见倾心。当他把连原作的函套放进去时,怎么也放不进,我想坏了,一定尺寸搞错了,萍俊老师也大叫可惜。我拿出尺来量,并比对萍俊老师给我转发谷凯兄微信里的尺寸,果然做错了。这时萍俊老师说:“我把函套拿掉试试看。”话音未落,不偏不倚刚好,多一分也不行,并且长宽都刚好,没有这么巧的事吧?萍俊老师激动的说:“啊呀,它就是要这个楠木棺材,不要这个纸做的函套啊,福厂,厂就是他的家,他这么大的名家当然要这样的家啊!”萍俊老师性情可见一斑。很多事冥冥之中实在难以说清楚,但是任何事必有他存天理的地方,我辈必敬天悯人,心存正义,行于天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寿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mt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