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诸葛亮杀不重用魏延,真是太冤枉他了,在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三国演义》有些地方跟正史记载还是有偏差的。
大家都知道,魏延是蜀汉名将,胆识过人又骁勇善战,惜才的诸葛亮是非常赏识器重他的。
诸葛亮有多器重魏延呢?从一件事中就能看出来。
刘备在迁都成都,定汉中太守一职时,大家都认为论资排辈,这一头衔应该归属张飞 ,毕竟张飞的声望军功以及与刘备的铁杆关系摆在那里,结果,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魏延,致“一军皆惊”。
将汉中太守这样统镇一方军政大权的重要位置交给魏延,可见刘备诸葛亮对魏延的器重。
此后,诸葛亮一直重用魏延,魏延也很争气,跟着诸葛亮屡立战功,为蜀汉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说不重用,可能是在诸葛亮伐魏之时,当时魏延献计,亲领一万精兵取险道奇袭长安,但诸葛亮在对战况作出分析之后,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于是有人就依据这件事来下定论,说诸葛亮不重用魏延。
诸葛亮身为军中主帅,当然得从全局去作通盘考虑,并不能就此揣测诸葛亮不重用魏延。
魏延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他跟关羽有一点相像,就是高傲自负。
也因为这一自负的性格,令他处理不好与同僚之间的关系,刘备的宗亲刘琰和诸葛亮的长史杨仪,他都看不上。
虽然后来诸葛亮站在他这一边,赶走了刘琰,但魏延依然与杨仪不能和睦共处,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祸端。
诸葛亮去世后,杨仪按照诸葛亮的遗言,派费祎向魏延转达了诸葛亮让他断后的命令。
魏延本想凭一己之力,继续北伐,听闻此消息后怒火中烧,没遵诸葛亮遗言,拒绝断后,先于杨仪撤退。
返回蜀地之后,积怨已久的俩人先后向刘禅上奏,控诉对方存有谋反叛国之心,其实魏延魏延自始至终都没有叛逃之意,他只是一心想杀掉杨仪。
但是最高领导人刘禅不信任他啊,朝中大臣也都站在了杨仪一边。
说来说去还是性格原因。
魏延虽然性格坏了点,但对蜀汉的忠心是不用质疑的。
但是,也因为性格原因,他平时太高傲自负,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致使朝中大臣都没有选择站在他这边,而刘禅也没有像他父亲那般信任他。
魏延知道大势已去,无法扭转局势,于是选择了出逃。可悲的是,出逃的魏延仅有不到十骑,最后被马岱斩于马下。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可依靠的武将,魏延能够深得刘备赏识已经是很厉害的角色了,不过若是后期能够疏通好君臣、同僚关系,压一压自己的性子,也不至于惨死。
由此可见,魏延之死是他与杨仪私人争斗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咎由自取,跟诸葛亮并没有多少关系。这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