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传》剧本读后感之二

作者: 平凡的爱好 | 来源:发表于2019-05-07 19:41 被阅读28次

    杨仪的阴谋

    历史上,蜀汉的杨仪、魏延、陈祗都属于有才无德的典型。杨仪和魏延都很有本事,是诸葛亮不得不倚重的人才。可是,又因为他们无德,所以,诸葛亮对他们都有所抑制。

    杨仪是个气量偏狭,性格狷介的直肠汉子。在《姜维传》中,作者没有写他的本事,而对其性格则进行了充分塑造。效果明显,但是,稍显失允,阴谋论的有些过分。当然,单就文学创作来说,倒并没有什么问题。

    他之所以这样写杨仪,我想,很可能是受到了这样一种论断:魏延的死是杨仪一手导演的。这种观点认为诸葛亮没有留计杀魏延,主要是杨仪利用职务之便,假借诸葛亮的名义,安排魏延断后,从而激怒魏延,迫使魏延来打自己,以此坐实了魏延叛乱之名。

    由此,很多人骂杨仪是阴谋家。我是要为杨仪喊冤的,杨仪杀魏延,把全军安全带回国家,是立了大功的,并非阴谋论。如果他真有阴谋,也不至于那样轻易就被解职。再者,如果是他阴谋杀魏延,也绝不会托大,敢让魏延先入汉中。杀魏延于不听号令之际才是最上选择。魏延反而比较像阴谋家,处心积虑,进行了有组织的夺权行动。

    而作者显然是受到了影响,故他写姜维出使鲜卑,乃是杨仪的阴谋。杨仪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他恨魏延,而魏延,姜维配合着打了几次胜仗,故杨仪认为姜维被魏延拉拢了,所以,他就想除掉姜维。

    他是怎样做的呢?假传丞相命令,委派姜维孤身一人出使鲜卑。这是借刀杀人的意思。不得不说,这也太儿戏了。诸葛亮是何人?杨仪敢这样做吗?而且,这么大的事情,丞相府多少属员,显非杨仪可以独办。杨仪是长史,虽说相当于副宰相,但是,事有专任,杨仪重点工作还是在军资分派,军队调度方面(剧本把他说成后勤保障也不尽然)人事调动方面,有诸曹司命也。而且,这么大的事情,诸葛亮绝无不亲躬之理。

    他写姜维出使鲜卑是在曹真三路伐蜀之前。我的拙作《姜维演义》则写是第四次北伐前,曹真三路伐蜀之后。曹真三路伐蜀,征用了鲜卑部队。鲜卑王轲比能的弟弟和侄子在交战中被姜维俘虏了。诸葛亮给轲比能写信说了情况,表示要派使者送他弟弟回鲜卑,轲比能回信表示感谢,说愿意跟诸葛亮交朋友。这样,诸葛亮就让姜维、王嗣(虽然年轻,却已深得羌胡之心,懂羌胡数百个部落的语言)假扮鲜卑人,混在俘虏里去了鲜卑。

    把杨仪写成阴谋家,尚无不可。但是,要写的巧,不然,很容易成为槽点。

    姜维恨马岱,马岱恨杨阜


    作者确实善于抓矛盾,做文章,这跟他善于用有性格的语言塑造人物一样,是他的最大特点之一。从姜维归汉到现在,作者已经很轻松的展示出来蜀汉内部各个层面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故文章就写的有次第,有悬念,很热闹。姜维跟马岱的矛盾,马岱对杨阜的仇恨,都被他抓出来了。

    小说也好,剧本也好,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矛盾,作者是掌握了这一条的。可是,用的有点过劲了。写姜维恨马岱,必然是有所用意的,估计后文会有变化——除非作者有意黑化马岱,把他写成杨仪的打手。抛开作者的设计不说,我觉得把矛盾渲染到这种程度很不妥当(剧本里,姜维视角下,马家军是刽子手和战犯)马超马岱寇天水,围冀城,屠历城的一段历史,是姜维少年时所亲历的。说他会痛斥马将军的暴行,当然说的过去。但是,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姜维一旦归汉,纵然腹诽,也是不能再明显的表现出来了。不然,姜维也就不值得诸葛亮培养了。

    一句话,姜维是不会有私敌的,为公废私才是姜维。他不仅会隐藏心事,而且会主动接触马岱。就像夏侯霸,在曹魏的时候,视蜀汉为仇雠,常切齿仇恨。一旦亡命,则颇有委屈之心。何况姜维比夏侯霸高明,且与马岱仇非其比?

    而马岱恨杨阜是必然的,然而写他因恨而欲杀为汉效命的非知情人的弃女,则又不然了。莫非作者很不喜欢马超?又或者真的在后文会有转折?

    三国之时,彼此阵营不同,先为敌人,以后效命一国的情况很多,大将者是不会挟私忿的。

    姜维会支持魏延的子午谷——潼关计吗

    作者写到姜维支持魏延的意见,并也觉得诸葛亮保守了。同时,面对魏延屡屡畅言己是,斥责诸葛亮的时候,姜维也只是出于重情,出于知遇之恩,出于对诸葛亮的尊重而不肯附议。他居然不能站在军事谋略角度为诸葛亮分解一二,这实在说不过去。

    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1,姜维何以认同魏延的建议?2,单写姜维重情实有利弊。

    很多人都知道姜维很大胆,胆大如斗,喜欢军事冒险。听朋友说过有的专家说姜维是突击作战的好手。作者便是据于此而设定姜维会支持魏延了。在作者笔下,姜维屡屡弄险,以至于宁随都认为应该对姜维有所抑制。

    可是,我们不要忘记姜维执重才是本色。以后的很多冒险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

    再者,更为重要的是,姜维看到魏延对主帅如此不满,过度自信于奇袭计,必不能不加调和。他就是心里支持魏延,也会为缓和矛盾,而从军事上分析奇袭计的利弊,让魏延明白奇袭计是不对的。然后,告诉他丞相的计谋。这才能显出才情。

    不然,只是因重情而不接受魏延意见,不让魏延发牢骚,除了说明姜维固执,迂腐以外,实无好处。难道姜维竟认为奇袭万无一失,或可一试,而至于不能指摘其非吗?我不信也。

    至于姜维当面把魏延比成董卓,则又不然。魏延听了这个还不得暴怒吗?而作者借姜维之口说董卓是有匡扶大汉之志的忠臣,更是骇人听闻了。姜维怎么能这样说?如此颠倒黑白,真的好吗?董卓何人,天下皆知,姜维安能反复荒悖至斯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姜维传》剧本读后感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oy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