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硇村里故事多

作者: 如荷 | 来源:发表于2024-07-07 07:24 被阅读0次

【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公众号,文责自负】

正月初十,阳光和煦,天气晴好,天空蓝的跟刚刚清洗过一般。宅了一冬的我们,在这样好天气的诱惑下,相同的想法是,出去转一转,看一看,放飞一下被困顿太久的身心。

于是,一行五人,一路向西,直奔位于沙河市西南部,太行山东麓,以古石楼群闻名的传统古村落——王硇村。

之前曾经也去过王硇村两次,皆是简单地在巷子里转一转,看一看,犹如走马观花,看个热闹。

这次则不然,大姐邀约了一位热情好客的当地导游,在导游的详细讲解下,我们不但了解了王硇村的历史渊源,还听闻了许多动听的故事。

(伸曲巷一角)

                                伸曲巷

在古代,老祖宗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道路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宽度,红事能过轿子,白事能过寿材。

这条巷子东户先盖了房子,王硇村历来讲究风水,这家东户也不例外,讲究“衣带缠腰”的建筑风水,把房子建成了凸出来的弧形。后盖的西户为了传承老祖宗规定的宽度,自动让路,就弯着建,所以房子是凹进去的,这一凸一凹,便建成了一条独特的巷子,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也给后人留下一个动人的故事。伸曲巷体现了西边户主的宽宏大量、能曲能伸,故而又称“和谐巷”。

说到这里,你会不会想起发生在安徽桐城一个类似的故事,叫做“六尺巷”。那首“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家信,传唱数百年,同样成为一段彰显“礼让”的历史佳话。

(看下面的石鼓)

                            门宕户对

“门宕”,是指在大门前左右两侧相对而置的一对呈方形的石墩或圆形的石鼓。通过门宕可以了解这家主人的身份。如果门宕是方形,主人则是文官;如果门宕是石鼓,主人则是武官。

“户对”是置于门楣上或门楣两侧的砖雕或木雕,由于这种木雕或砖雕位于门户之上,且为双数,有的是一对两个,有的是两对四个,所以称为户对。

关于“门宕户对”的讲究有很多,它是官衔和地位的象征,看一看门宕和户对,便知这家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普通人家只有门宕,没有户对。

据说以前两家结亲,不必见面,先去看看对方的“门宕”和“户对”,便知自己和对方家境是否相当。如果差距太大,自然也就结不上亲家了。

慢慢地演变为现在的“门当户对”,同样有着双方家庭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的意思。

(目光请移到右下角)

                            拐弯抹角

我们在一个巷子的拐角处,看到一个奇特的形状,拐角处大概一人多高的高度之上是直角,之下则是抹角。通过导游的讲解,我们才知道这就是王硇村典型的建筑风格,叫做“拐弯抹角”。

在这里,导游还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以前没有交通工具,运粮食是人担或牲口驮,直角容易卡,尤其是遇到犟驴,一旦犟劲儿上来,不走了,拉都拉不出去。所以,古人故意设计把拐弯地方变成圆角,驴容易通过,抹角的高度正好是驴驮架子的高度,这也显示了古人的智慧。同时,也方便人的出行。

拐弯抹角也是王硇村一种典型的建筑风格,是和谐的象征。

(暗道里面转一转)

                              暗道相通

据导游介绍,王硇村没有死胡同,整个村庄四通八达;院院相连,户户暗道相通,不必走街串巷,就可走遍全村。

在一间“红色展室”的房屋里,我果然看到一个暗道口。入口很窄,仅容一人上下,一时兴起,我尝试着下入暗道。

从入口处下去后,是一个不足一平米的平地,许是出于安全考虑,抑或是为了保护历史遗迹,向里的通道已经被封住。这颇让人感到遗憾。如果可以通行,这迷宫一般的暗道,将是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

尤其是对于好奇如我的人来说,走一走暗道,亲自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犹如和历史对话,聆听六百年前,在这片幽僻之地,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虽然暗道已堵,未探得全貌,但自下入暗道的那一刻,已满足了我的好奇。观看了暗道一角,犹如翻看历史的扉页,余下的故事,就留给想象吧!

(农耕展室宝贝多)

                            农耕展室

在农耕文化展室,我们看到那些熟悉的耙子、耧、犁、叉子、马鞍……等农具时,一下子被拉到童年的记忆里,对于七零后来说,虽然这些农具并未亲自操作过,但几乎家家都有,田间地头里父辈们忙碌的身影里,无不有这些农具的在场。

所以对于来自于农村,土生土长的我们几个,看到这些农具,倍感亲切。看到它们,犹如重回童年。

父辈们那些土里刨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高科技与现代化。

这些农具既是历史的缩影,又是厚重的记载。它是物化的时间隧道,更是一本历史书,讲述者久远的关于祖辈们的故事。

(回眸一笑的导游)

这里的故事还有很多,譬如“有钱难买东南缺”“紫气东来”“青龙守街,白虎镇宅”,譬如建了12年的三层古石楼,譬如“内圆外方”的耳房……

王硇村就像一本故事书,每一砖每一瓦都是带着神秘气息的字符,向你讲述着这个古老村庄神秘而淳朴的故事。

如果说以往的王硇村是一幅平面画,那么这次的王硇之行,则是一幅3D立体画。而打开这幅立体画的人,是那位热情好客的美女导游,她细致生动的讲解,情景交融,把我们带到了那个久远而古老的年代……

相关文章

  • 再游王硇

    这是去王硇的路上,没有更新的导航带我们从旧路经过柴关乡,偶遇明朝古桥。过去估计也有,可能没有标牌,所以忽略了。数...

  • 原创!王二蛋上坟

    桃源村里故事多,桃源新闻继续说。 国人清明节祭祖,源于晋王纪念介子推。晓得故事来龙去脉的,都说介子推大义。对可以共...

  • 硇洲岛行记

    硇洲岛行记 开学前几天,父亲收到一位来自硇洲岛朋友的邀请,前往硇洲岛游玩,我从未去...

  • 太行古村−王硇村

    王硇村地处河北省沙河市西南部,太行山东麓。四面环山,地形隐蔽。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村庄西南是风景秀丽的鸡冠山和红风...

  • 七律-王硇游记

    潇洒山村性自顽, 拐弯抹角尽悠闲。 望穿风景云天外, 挥就诗章笑语间。 手摸石楼随畅想, 步追神庙任登攀。 粗茶淡...

  • 再游王硇之二

    这是王硇村的传统家训。做为王姓传人,看着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族人能有如此训诫,感到十分自豪。 这可是用鲜血和生命换...

  • 漫话枣强(三)

    枣强人文故事多, 王均村里有传说。 据说凤凰曾路过, 在村西边把脚落。 此处因此风水好, 村民把此当做宝。 名声渐...

  • 《王二的经济学故事》18

    王二买地和投资性购房的无奈 文/蓝色 王二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里。他是个种粮好手,每年打的粮食都比村里别的人家多。到了...

  • 我游记:硇洲岛,南宋末代皇帝赵昺在此登基

    硇洲岛,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南约40公里处,北傍东海岛,西依雷州湾,是湛江的岛外之岛。美曰:“硇洲古韵...

  • 村里的故事

    1低保户甲 几年前,某地某村在确定低保对象的时候,大家对评甲为低保户有意见。有人说,甲虽然有点残疾,但他喜欢打麻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硇村里故事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pn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