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听的樊登读书会的一个点,就是多引发孩子自己思考,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这个点让我恍然大悟。兜兜转转了多少圈?念念叨叨了多少遍。苦口婆心婆口苦心,都是想让儿子能够好好学习,将来可以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可是孩子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徜徉,似乎我们的那些说教,还是都能够选择性屏蔽。孩子迷恋于手机游戏,是我最近以来最大的烦恼。千方百计的想说服他,让他收心到学习上来。可是每次他听也听了,却依然控制不住想玩游戏的心。教子无方是我最大的苦恼。
早晨听的一席话,感觉今年的樊登读书会的会费值了。有时候在听的时候可能也会走神儿,可是能够听到一个知识点,也是极好的。
可能更注重于说教。大多数的套路都是你该怎么样,怎么样?基本上条条框框都练好了,不需要孩子思考。只需要孩子按照条条框框做就可以了。正因为这种条条框框,所以孩子可能会有千方百计摆脱的心理。不仅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且丝毫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细思极恐的感觉。
原来自己以为的那么用心的说教,其实起不了多少作用,反作用倒是有不少。为什么不尝试让孩子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呢?
反正说他有某一处的读书会的会长,对孩子的教育相当的到位。在孩子15岁的时候,孩子要去美国上学。本来父母准备护送她去上学,这个孩子要自己试一试独立出行。她想方设法说服了自己的父母。开始了她的国外求学之路。
在去往美国的飞机上。她遇到了难题。美国有法律条文明文规定。不满15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有成年人监护才可以坐飞机。孩子面对乘务员的质疑,丝毫不畏惧。努力地说服乘务员,说是她想自己锻炼自己,才不让父母护送的。
她最终说服了乘务员,飞机上的工作人员被他的独立精神所感动。甚至带他参观机舱,讲解如何驾驶飞机。孩子的行为让很多人都叹服。但实际上来说,樊登说他们的家庭氛围都是非常民主自由而且和谐的。他说妻子在说起丈夫时,都是充满自豪和崇拜的,这样积极向上的氛围,早就如此独立的孩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你的孩子也迷恋游戏,那么你可以尝试着让他自己思考问题。
引导他“你觉得玩手机游戏会有什么后果呢?”
“孩子可能会回答对眼睛不好。”
“是的”,你要肯定他的看法。
顺着他继续引导,“玩游戏可能还会有什么结果呢?”“上瘾”“”
“你想不想知道?爸爸或妈妈担心你玩游戏会有什么后果吗?”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参与其中,感受其中。
“爸爸妈妈担心,玩游戏会影响你学习成绩。如果成瘾,会导致自控力下降”“而一个自控力不强的人,可能会一事无成……”
感觉这个方法还是很不错的,以后打算应用起来,或许孩子的独立性会逐渐的变强起来!加油!老爸老妈!加油宝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