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窗下阳光透过玻璃射进来,整个身体在阳光的怀抱中,脚下是一块透明的玻璃,玻璃下面是一个室内人造小湖,湖中有很多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泳,阳光下人来人往,旁边人工营造的景观发出潺潺的流水声,一切都是如此的静谧、安详,此时的我却陷入了自我否定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3753243/c7452a7257ffd157.png)
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了,在外求学、工作已十年有余,但总感觉自己只是一个身体发育成熟的“孩子”而已。看着身边的同龄人都在一个家庭或者事业中独当一面,而我最近变得越来越闭塞了,见人不知如何打招呼、遇到问题只想退缩、求助不去自己想办法的时候,我陷入了深刻的自我怀疑中。
上次去开会,与会的几个领导都很熟,但是我却只是点头问好再也没有继续交谈,径直走到座位上默默坐下。后来还是一个领导问我的名字,当我说出我的名字的时候,他回了句“早有耳闻”然后说了些客套话竟然让我不知所措。与他有过一些交集,不过我好像有面孔识别障碍一样,就是对不上他的名字,不知该怎么称呼和会议很是尴尬,这在与人交往中真的很减分。
会后一个很随和的主管领导来跟我说这项工作的进度,我听着等待他给我的工作安排,可是他说各项工作都准备好了,你们做好指导就好了,我也没有继续和他交流。散会的时候,看着他们都在交谈,但我不知道该不该插话题进去,后来还是默默地走了,尽管我知道这样有点不礼貌。事后,我一直为自己社交能力太弱而懊悔,这样的场合不会交流是因为自卑吗?但是明明别人都很体恤和赏识的呀。
这几天参加了一个培训,同学们都是同龄人互相之间聊得热火朝天,而我总是最默默无闻的那一个。每天都会提早到会场,径直走到座位上,看书或者看信息,一般不和人打招呼,因为都不熟悉大家吃饭是做的围桌,这群思维活跃的作者朋友们难免会聊很多话题,但是我又只是聆听,一句言也不发,这是因为知识的贫乏吗?但是这群朋友明明都很愿意聊一切话题的,任何话题都能给他们的创作提供思路,我难道没有任何方面的知识吗?好像也不是的。
即便我不怎么交谈,不过还是有一些同学留了联系方式,我像往常一样,加了微信之后,把姓名和电话号码发给对方,但是却遇到了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一个朋友说“你怎么还发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我很疑惑,难道不需要吗?后来想起这是一群网文作者,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好像确实不需要真实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哦。这时我才发现,很久不接触社会信息的我,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有时候,想要和别人打交道,但不知道如何开启话题;想要约几个朋友聚聚,但又感觉太麻烦;想要和别人聊一些话题,但总感觉自己是什么也不懂;想要滔滔不绝,但什么也无法输出;甚至,想要出门逛个街都不知如何开口与店员沟通……这种不算“障碍”的障碍深深困扰着我。
不知道有没有和我类似或者有同样的困扰的朋友,社交能力时好时坏,感觉自己遇到的问题是心理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以前自己遇到问题了是能够处理好的,现在处理这方面的事情似乎越来越难了,意识到这一点后,想过去求助,但心理咨询师不也是助人自助吗。
我在试着处理自己的问题,一直思考着我遇到了哪一个事件让我有这种心态,生活没有太大变故、工作也没有改变,是环境吗,太久没有出去玩了?封闭太久了?是后疫情时代的心理疾病吗?虽然看起来积极向上,但有时候会默默的心灰意懒、消极悲观。
比起病毒,负面情绪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有着更为强大的杀伤力,这个问题已经影响了我的生活,我需要绕开,放弃吗?不!老舍说“人即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些孩子气”,父母在我们都可以接受自己从未长大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停止成长。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希望你我都能:冷静克制不从众,明辨是非不跟风,心绪稳定向自己,不慌不乱养心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