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崇拜的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也可能我们这一辈子都成为不了那样的人,那也无妨,他们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那一束光。我的那束光就是杨绛先生。

杨绛和钱钟书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教授。两人相识于清华园,从此牵手一生,相濡以沫。之后就有了“遇见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结婚我没想过和别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些都是对他俩感情最好的诠释,因为他们是这些语录的真实践行者,所以给我们留下的也是至真至纯的感动。就像我们喜欢苏轼、陶渊明一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那些著名的诗词佳句,还因为他们的人品和人格魅力与诗词知行合一。
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一起对抗战火、政治风暴、疾病、生离死别的态度都让人感动和唏嘘不已。特别是杨绛先生历经人生起起落落,依然平静、充实恬淡、知足又不卑不吭的生活着,在痛苦的送别自己的女儿和丈夫后,依然每天写作,整理钱钟书留下的笔记,带着对他们的这份思念,在自己93岁那年出版了《我们仨》。

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其实,我们仨最平凡不过了,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这样无论遇到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尝到一点甜头,也会变得快乐非常。现在我们仨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也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再和他们聚聚。”读到这一段,我潸然泪下,这平实的话语是对他们仨一起生活的60年️真情的叙述,也代表了他们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对于在日常生活中“拙手笨脚”的钱钟书,杨绛也有诙谐幽默的描述,“钟书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大地,磕掉大半个门牙”,钱钟书在磕掉门牙后不是去医院而是捂着嘴跑回去找杨绛。杨绛生女儿住院期间,钱钟书每天到医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那可是墨水呀”,“墨水也能”,他就放心回去。可是没多久,又不小心把房东台灯砸了,“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我说不要紧,他就放心了,因为他对我说的“不要紧”深信不疑。而最终我就是把桌布洗干净了,台灯修好了。
这样“拙手笨脚”的钱钟书,也会学着做早餐,煮牛奶红茶放到小桌上,搬到杨绛的床头让她吃早餐。
这些生活细节的描述,可以看出他们对婚姻看的通透,能互相看到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他们两人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都是清华学子、清华教授、学者、作家,但更重要的是两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相同,这才促成了他们相濡以沫的爱情,相伴终老。两人都不喜热闹,不爱应酬,喜欢清净自在的环境,喜欢在一方小天地里自在快活的生活、写字、做学问。

最后以杨绛的百岁感言来结尾:“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