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柯维的贡献不在于发明了这7个习惯,而是他讲述这些知识的内容和方式,这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知易行难”的问题,他的贡献在于帮助学习者把大而化之的常识落实到自己身上。换句话说,他帮助学习者把人类的常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我们来看一下柯维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如果你是管理者,觉得自己的下属不够积极主动,你会怎么做?
你可能会反复强调积极主动的重要性;你可能会讲故事说明某人不积极主动的后果,或者某人积极主动后的快乐结局;你可能会把一位比较积极主动的员工作为榜样,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你可能会列出若干行为准则,做不到的员工就扣奖金。差不多也就这些招数了吧。那么效果会怎样呢?这就很难说了。
而柯维是如何演绎“积极主动”的呢?
……
每个人关注的事物合起来,称作他的“关注圈”。其中有些是他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形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影响圈”中,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而能使自己的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 消极被动的人则盯着那些自己不能影响的事,如他人的缺点、外部环境,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并总能为自己找到借口。
请列出你在本周内关注的主要问题,并注明它是不是你可以直接影响的。如果是,将其归入“影响圈”,否则将其归入“关注圈”。
上述归入“关注圈”的问题,有没有可能改变其他因素以“间接控制”?
……
从引文可以看出,柯维把“积极主动”的概念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并且,他特别强调要与学习者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鼓励学习者改变行为。
如果按柯维的引导去思考了,我们就更有可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做事情。
……
学习者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柯维这样的学习促进者。
——《这样读书就够了》
I:
这段文字介绍了如何成为一名学习促进者。
当我希望影响别人时,更容易采取说教的方式,因为这样简单易行;但是这些说教容易让别人听起来更像是批评和职责,所以除了很难得到认同,甚至会发生反作用,这时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显然更高明。
做一名学习促进者的步骤:
1、介绍知识,简单明了的说明概念;
2、通过示例说明知识,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
3、引导学习者与自己的经验相联系
4、鼓励学习者改变行为
这种方法适用于与自己有良好信任关系的人,比如自己的孩子,或者亲友,或者在课堂上。因为首先对方愿意听你讲,这样才能按照这个流程操作,所以,获得对方的信任是前提条件。
A1:
案例1:在我的朋友中有一位精通德鲁克的企业家——学航,他深谙德鲁克的理论并身体力行,大家都很喜欢听他讲德鲁克,应为他总是能够结合自己或身边人的案例来介绍德鲁克的理论,让大家感觉豁然开朗,凡事都可以用德鲁克的思维来优化和提升,都愿意去拜读德鲁克的著作。
案例2:我家女儿之前数学总是有很多错题,有老师建议让孩子加强检查环节,但是孩子刚开始不太接受。于是我在孩子上学的路上,和孩子们聊天,问他们考试时的经验,是否能提前做完,是否会检查,检查出了多少分,结果三个孩子都很兴奋的总结自己考试的心得,有人通过检查多得了6分,有人检查出了8分……,之后再当我和孩子说起检查时,孩子就没那么抗拒了,我们还总结了检查的技巧:检查要尽量通过另一种视角来完成,比如用减法来验证加法,用乘法来验证除法,等等。孩子的数学成绩有了质的飞跃。
A2:
成为别人的学习促进者(也可以成为教练)是件美好的事情,不管是和孩子,朋友,还是配偶和同事。
在与人交往时,如果有好的建议给对方,可以采用上述流程:
在了解对方的经验基础上,引入新知,举例说明更好的方案,引发对方的行动。
在课堂上,要尽量去结合听众的经验来促进学习。
在介绍知识的基础上,举例说明知识如何应用,再让学习者去结合自己的经验,开展讨论,制定改善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