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日常交流中,还是网络交流中,文学观的巨大分歧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我发的文章,留言点赞的不少,但是我回复的不多。因为有的点赞,我不知道怎么回复,他赞的,不是我说的内容。
有人说过,人只能理解他愿意理解的(叔本华说的?)基本是对的,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他看到他想说的被你说了,就点赞,至于你还说了什么,对他就不关紧要的。
比如文笔的问题,这是一个天才的发明,从古籍中起死回生的一个名词,大体形容一个作者的技巧好坏。比如“你文笔很好”,大致的意思是你写的技巧不错,词汇新鲜,叙述明快,描写生动,读来赏心悦目。
“文笔”因为它字面上看起来好懂,似乎符合某种原则,为大家喜爱,作为评论常用的术语。但是我们在严谨的评论话语中,不会看到“文笔”二字。
“文笔”为何物呢?类似一种油漆,涂上去文章就漂亮了吗?亦或是文笔是某种技巧,对字词句的运用,有一种熟练的模式或者有模板可依?广大的写手都是这么认为的,认为有一种技巧,基于阅读多,抄写,背诵或者体会,然后拥有了云词造句的能力。这种固执的想法,或许是来自于语文教育,或许来自于某些写作指导书,我无法考证。我只想说的是,这种看法太荒唐。
世上没有文笔好,作品却一般的。作品好,“文笔”就好。作品不好,文笔好,是无法想象的,谁能举例子吗?
对形式和内容不可分,这一点不理解,就无法理解语言运用的目的是什么,作品的效果是由于什么达成的。按照简单化的理解,似乎是用的字词导致了文章的美,事实上却搞反了。需要表达的内容用上了精确的字词句,以及对整体进行富有艺术性的布局、安排等,才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文笔”这种简单粗糙的说法,容易误导写作初学者的术语,可以休矣。尤其是一些传授写作技巧的讲师,再不要用所谓帮助提高文笔的方式,来指导写作,那是害人的。
喜爱文学的朋友们,应该多思考,少拍脑袋,少盲从,读好书,向内行请教和交流,如此方可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就是捷径。
而对于文学观不同的人,不必努力说服他,因为你无法说服他,他只信他愿意相信的东西。文学观不同,不必强融,找到和你志趣相投的一起共进,在文学路上相互扶持鼓励,才是进步的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