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每天备课,上课,督促学生学习,完成任务。和那些对学习丝毫不感兴趣且想淘气偷懒的学生斗智斗勇,面对面地,一天一天地把学生送到毕业。就这样已感受着要花去很多精力,有时想着用心把不想学习的学生态度扭转过来,估计要耗费更多精力,尤其是老师先和疲惫的内心讲和。网上流行说“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由此看出教师教育之难。
但是教师是为大部分学生而推行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不要为个别不能改变的学生而停滞不前的。教师的成长是借助学生的推动,学生也是教师存在的基础。
所以从另一方面说,无论优秀或者学困的学生,其实他们给一线教师的成长提供了真实的成长生活。这些真实的教育生活犹如肥沃的土壤,这就老师们既辛苦又幸运的一面,因此别忘了让自己生长!
如何提升专业能力,打造教师的学科化生存技能呢?
每位教师自己的教师资格证上的专业就是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般情况,专业是不变的。当然,也会因工作调整,所选专业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出现跨学科现象。不管怎样,教师认准的专业就要从一而终,万不可朝三暮四。
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读书——底蕴——教学”,第一个转化是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第二个转化是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这是一个创生的过程。教师的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于永正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课内容很丰富,其实是我平时注意积累,注意从读书中获得更多知识,从读书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尽管有些规划可能是下意识的,自己并不一定非常明晰。有了规划,就会投入,就会运作,也就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但很多人在规划中,并未将读书放入其中,可能觉得读书这件事情比较虚,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不少人觉得读书很重要,但又总是抱怨太忙而抽不出时间来阅读,或许就与此有关。
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无非是:熟悉教材 熟练教法——打造课堂特色(班级管理特色)——探索教育理论支撑。优秀的教师会在教育理论研究之余,开始人文阅读,将教育发展提升到人类发展命运的高度看待。
每个环节,用一到两年时间专心打磨,比如熟悉教材,你是中学语文老师,不仅要知道小学各年级所学的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更要了解初中、高中阶段学习什么。通读教材很重要课堂特色的打磨,先从模仿名师开始,不要急于创新,在模仿者突破,在学习中创新。
在学习路上,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我们才能突破专业成长壁垒,突破成长局限,让自己在专业发展路上走得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