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告子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孟子所说“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颇有感触!这段话虽然是一个类比,但是反应了一个基本事实:人对于外在事物的关心远远超过自身心灵的成长。其实人的生命是分为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物质层面就是外在的,精神层面是内在的,我们可以看到某个人外表文质彬彬,内心其实已经出问题了,可能他正在为爱情、工作、收入、梦想烦恼,这些烦恼都是内心深处的秘密,惟有自己知道,别人仅仅从外表是很难发现的。所以,很小的梧桐树,我们可以通过精心养护,慢慢地,就会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又有几个人认真的去关心爱护自己内心灵魂的成长与滋养呢?
原文如下: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大意是:
孟子说:“粗大到一拱、细小只一把的梧桐或者梓木,假如人想要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么才能把它养护大。说到自身,却不知道如何去修养身心,难道对自己的身心爱护还赶不上对梧桐树、梓木树的爱护吗?实在是太不用心思了。”
个人看法:
梧桐与梓树,可以通过人的养护与大自然的滋养,渐渐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又有多少人就像关心梧桐与梓树一样关心自身心灵的成长呢?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们只看到人们对于吃穿住行特别关心,因为这是一个物质生存的基础,但是很少看到人们对自身内心成长的关心:
如是否经常反思自己思想观念是否健康?我们内在的烦恼又是如何引起的?为什么我们有贪婪恐惧嫉妒嗔恨的心态?我们的内心还保持纯洁吗?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稳定吗?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如何成长为一个圣贤?是否明白不为君子便为小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道理?…
内心的成长跟人的年龄并非有必然的联系,有的人虽然年龄很大了,依旧心智不健康不成熟,有的人虽然年龄小,内心却那么的善良美好强大。修炼心性是人类最高层次的修炼,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宗教都是有各自重要的修心模式:道家的经典《道德经》就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儒家经典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督教强调博爱之心,信徒对上帝坚定的信心,佛教强调缘起性空,明心见性。即便在世俗生活中,心性修炼至关重要,比如我们在追求事业发展过程中,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信心满满,否则,一旦信心崩溃,将会一败涂地。在2008年世界金融海啸发生时,温家宝总理一再鼓励民众信心比黄金重要。可以想象,一个不注重内心修炼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将会面临困难重重的挑战。
余超林早读《 孟子》感言集之92: 爱身不若桐梓
2018-8-24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