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研究▪性▪学习『闲话电影』
《地球之盐》:厌倦了人性,就给地球写封情书

《地球之盐》:厌倦了人性,就给地球写封情书

作者: 肥猫和Echo | 来源:发表于2016-04-21 23:05 被阅读383次

契科夫书信中的一句话:

“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场合承认自己的渺小?在上帝面前,在智慧面前,在美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但不是在人群面前。在人群中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

之前在资料馆看了《地球之盐》,我不常看纪录片,但是特别喜欢这一部。上边契科夫这句话正好是对这部纪录片一个最好的总结。

《地球之盐》:厌倦了人性,就给地球写封情书

导演维姆·文德斯之前的作品有《柏林苍穹下》、《乐士浮生录》,这一次他把镜头对准了另一位镜头背后的人,巴西摄影师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

《地球之盐》讲的就是摄影师萨尔加多的故事,讲他拍了好多人类的行径,从人类的坚守、传承,到自相残杀、令人震惊的贫困、丑恶的那些面孔,再之后又拍了更美好壮丽的自然。

”他的镜头是打开的心眼,在最细微处直视灵魂,看到巴西巨坑五万掏金者的集体面相,看到科威特油井冲天大火的真正英雄,看到非洲的死亡延续着生存。每次的拍摄方案都是经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神共舞,每次成果都引起巨大回响。“

淘金者,非洲难民,人类社会中类似地狱的场景,瘦弱不堪的男人,哭泣的女人,黑白胶片背后是悲悯和绝望,纪录片里讲到,萨尔加多和妻子来到法国,倾家荡产学习摄影,后来走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印尼的原始森林,他的家乡巴西,发生战乱的欧洲,贫穷但充满生命蓬勃之美的非洲大地,为了拍摄出他心目中真正有意义的、值得的作品。

《地球之盐》:厌倦了人性,就给地球写封情书

他歌颂人性,并不想歌颂苦难,而是在摄影生涯中慢慢觉察出人性像是个无底洞,无边无际的恶,这些贫穷、杀戮、苦难对他而言,就像是原本一个干干净净,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一次次地被人推到泥地中,屡次想起身却不得动弹,见证苦难把他压榨得面目全非。

萨尔瓦多是一个出色的记录者,这些照片揭开了人类丑陋的伤疤,引起世人警觉,但是他,用导演文德斯的话来说,在所有人以为他会继续这条路走下去,用更多类似的照片叫醒沉睡的世人的时候,他却不再拍照,与妻儿回到了巴西老家,在那片日渐荒芜的山地上亲手种植树木。

人性使他害怕、怀疑、停滞不前,但无私而丰厚的自然给予他拯救和重生。

之后他对公众说,已经厌倦了对人类苦难的拍摄,他想更多地关注自然,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河流,山川,树木,极地,飞禽鸟兽,纪录片走到这一部分,我看着屏幕里这些照片,心里感叹,确实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地球本身比人类对同胞之间的残杀、人类对自然的迫害要美好高贵太多。

当然他也不是不关心人类,反而是在壮丽的自然风光之中重拾对人类和人性的信心,他拍下在残酷自然环境下生活的人们,一如当初他充满好奇心和悲悯情怀将镜头对准那些泪流满面的人一样。通过照片他想传达新的想法,自然是值得我们用心呵护的,在看到了足够多的丑之后,我们有能力重建更多的美。

《地球之盐》:厌倦了人性,就给地球写封情书

在上帝面前,在美面前,在大自然面前,萨尔瓦多承认自己的渺小,也承认了人类在其面前的渺小,从此以后,他在人群中,既不刻意悲天悯人,也不仇恨,不失望,而是安安静静地站在人群中,作为人类一员,保持自己的尊严。

契科夫这句话说得真好,不是吗。

资料馆放映完这部电影之后还请来了制片人与观众交流,记得当时有观众问道(一个很傻的问题…),为何摄影师不继续拍那些深刻的、沉重的人性纪实作品,转而去拍摄风景?

制片人的回应大概是,首先,这是摄影师自己的事,其次他认为人性不一定是唯一值得记录的,深刻的事情。

《地球之盐》:厌倦了人性,就给地球写封情书

我觉得答案显而易见啊,何况我这个消极的人一直觉得,人性有多么高贵、深刻,它就有多么卑劣不堪。有感于这个问题,在豆瓣《地球之盐》条目上写了一句短评:

”特别能理解阅遍世间灾难、感叹人才是最凶猛可恶的动物以后,摄影师为什么要把镜头转向自然万物,像是写封情书给地球。大概这是保留希望和救赎自我的最好方式吧,经历了太多绝望以后是要换个视角找寻信心的,只是大部分人还未曾足够绝望,足够了解生活。盐洒遍大地,但过犹不及的道理,名字起得恰好。“

很多人觉得体会、洞察人性的苦难与坚持是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摄影师萨尔瓦多更了不起的一点在于,他没有止步于此,没有对他所看见、所记录、所做的事情而沾沾自喜,或者拿着这些经历去说教别人,而是在认定内心荒芜和停滞不前的事实之后,回到家乡默默地种树,种了十年,煎熬着,成长了十年,像是重生一样,有了面对更加辽阔世界的勇气,真是个充满希望的人。

十年间看着他们亲手种下的树的成长,这过程应该就像是在看着自己的成长,观看内心不断成熟。荒漠可以再次成为 丛林,人心也能因为内省而重新发现自己。

他是个顺从内心,感受自己的需要的人,个人成长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比外界一句”良心摄影师“或者什么”人性的警醒者“更重要,一个人身上可以呈现出多少可能性,这全靠他对自身和世界的探索来实现。

想必萨尔瓦多没有读过《庄子》,但我却惊异地发现两者间一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换句话说,浮光掠影般的所谓美、所谓风光,人世间的卑劣与丑恶、痛心疾首和痛定思痛,这些都容易看到,也容易想到,但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对这世间最稀有的美的探寻,可能是更高的境地,然而大多数有了知识和思考能力的人容易满足于自己看见了丑,却容忍自己停止发现美。

最后我要再重复一遍这句话:

“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场合承认自己的渺小?在上帝面前,在智慧面前,在美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但不是在人群面前。在人群中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

相关文章

  • 《地球之盐》:厌倦了人性,就给地球写封情书

    契科夫书信中的一句话: “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场合承认自己的渺小?在上帝面前,在智慧面前,在美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但不...

  • 《地球之盐》

    下大雨的时候,看场电影再合适不过,鼠标滑来滑去,其实内心早有启示,《地球之盐》是我一直不愿意继续看下去的电影,断断...

  • 地球之盐

    作为曾经荣获奥斯卡奖项的纪录片,《地球之盐》似乎可以看作是对摄影师的致敬。 摄影,可以看作是对文字起源的追忆,光影...

  • 地球之盐

  • 地球之盐

    写在前面 最近看到了《地球之盐》这部记录片,它由一张张漫长的黑白画卷揭开过去人类那些暗淡的岁月,和一位摄影师传奇的...

  • 地球之盐

    潮水渐次枯萎 将世界还给世界 忽然面前 是几点渔火 汽笛幽鸣 捕捞地球 一丁点蓝色 海鸟组成漩涡 在昏光掩护下 最...

  • 《地球之盐》

    今天看完了一部纪录片《地球之盐》,它的副标题: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的摄影旅程。 地球之盐“The Salt of ...

  • 地球之盐

    刚刚看完一部纪录片电影,名叫《地球之盐》。该片讲述的是一名摄影师拍过的成千上万张照片的故事。 摄影师原本是...

  • 《地球之盐》

    回顾人类的历史,是战争的历史,是仇恨的历史,是充满鲜血与尸骨的历史。 人类是地球之盐,当处在和平时期,无争端时,便...

  • 地球之盐

    照片拍的真好,画面不错,一部纪录片,但是这类题材以往接触过,没多大惊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地球之盐》:厌倦了人性,就给地球写封情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atrttx.html